分類: 最新資訊
深化台灣公民教育 拒絕中國教育統戰 重建青年組織行動
十年前,一群高中生為了反對黑箱課綱挺身而出。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新檢視這段路程的得失。
學生參與課審會已成為制度,青年投入公共事務蔚為風潮。然而,中國透過統戰營隊、社群媒體等管道持續滲透校園,部分人士以「學術自由」之名行統戰之實。面對這些挑戰,我們看到本土教育的韌性,卻也陷入更艱困的思索。校園組織工作者的原子化進而伴隨的無力感,亟待重振組織及串聯。
誠摯的邀請當年的運動夥伴,以及所有關心台灣、關注教育的朋友,重返教育部,一同回顧十年來的變化,也思考下個十年,前行的方向為何。
▲▲反課綱運動十週年系列座談▲▲
│場次一│世代前行: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的挑戰及展望




│場次二│反思課綱流變:108課綱的誕生與未竟之業




│場次三│拒絕教育統戰:反課綱運動後的校園中國因素




▲▲ 反課綱運動十週年晚會與影像展▲▲


主辦單位:
反課綱運動十週年活動籌備小組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人文促進教育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
世代共好協會
▍前言
作為經濟學人民主指數評選前段班的民主政體,台灣在守護自身制度價值的同時,亦承擔著連結國際民主陣營、對抗威權擴張的重要角色。在這樣的戰略現實下,民主的防線不僅依賴政府,更需要公民社會與青年世代的共同參與與建構。
▍成果展示
在本次營隊結束後,學員將能把所學成果轉化為具體創作,#於實體展覽中展出。此展覽將是學員們在營隊期間學習和討論的延伸,並透過圖文具體呈現,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政權、國際政治變局以及民主價值的理解與批判。
▍營隊課程
理解美中強權的第一步
⤷ 你認識的「中國」、「美國」是誰說的?
⤷ 何謂中國問題?中國共產黨如何控制國家機器
⤷ 解析中國對台的隱形戰線以及台灣在全球民主陣營的位置
中國的對外擴張與全球影響力
⤷ 「中國夢」與地緣政治一帶一路的全球佈局
⤷ 中國崛起=和平崛起?談中國在南海、台海與全球的軍事擴張
⤷ 川普2.0之下的美中關係與世界局勢
中國的數位威權與大外宣
⤷ 牆內牆外:中國網路審查制度的日常與挑戰
⤷ 中國數位威權主義崛起
⤷ 中國大外宣與對台灰色地帶作戰
立足台灣、識讀美中、鏈結世界
⤷ 世界秩序與台灣的未來
⤷ 帝國夾縫中看台灣共同體的形塑與民主台灣的世界性
► 營隊資訊
|活動日期|2025年8月15日(五)、16日(六)、21日(四)、22日(五),共四天
|活動時間|每天10:00-17:30
|活動地點|台北捷運西門站一號出口附近(地點隨錄取通知通知)
|招募對象|本國籍關心國際社會與中國議題之在學學生(錄取後須提供在學相關證明,應屆學生則需提供入學證明)
|招募人數|預計30 人
|營隊費用|#全程免費,僅需於錄取後繳交 1000 元保證金,完整參與四天課程後全額退還
|交通補助|離島與新竹以南地區交通費可申請補助,最高新台幣2,500元,須檢附票根核銷。
► 報名資訊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8月3日(日)23:59
|錄取通知|8月4日(一)18:00 前寄送至報名時填寫的電子信箱,同時附上保證金繳交方式
| 完成報名|8月8日(五)18:00 前匯款完成,才算報名成功
2025年7月26日大罷免投票結果揭曉,許多朋友們在結果公布後進行了深刻檢討。台灣教授協會首先向所有參與罷免行動的志工們致上敬意與感謝。
然而,罷免投票在性質上與一般選舉投票不同,罷免投票在單一選區制度下,即是試圖要去翻轉該選區原有的政治版圖,這本身就是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回顧台灣過去對民意代表的罷免也鮮少成功。而本次投票結果,與其說是對執政黨的信任投票,更大的意義是該選區選民維持了他們原本的支持和選擇。
由於公民團體(罷免團體)往往並非原有特定組織的成員,卻能透過自主性的運動,在許多藍大於綠的選區,成功達成第二階段罷免的門檻,這本身就已是相當不容易。相較於國民黨試圖提出的罷免案卻沒有一件成案,這次能夠在如此多選區舉行罷免投票,單單此舉便已讓許多人跌破眼鏡。各罷免團體已經達成的目標,不應因罷免投票結果受到忽視。本次投票結果絕非終點,這股公民關注民主憲政體制的力量,未來如何在台灣發展,對台灣的未來產生何種影響,將是覺醒公民推動台灣民主進入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當然,民主的選舉應尊重選民的選擇。投票結果固然是罷免方未能成功,但絕非台灣整體民意的大轉向。面對國際社會對本次大規模罷免投票結果的解讀,如何向國際清楚解釋這項結果的意涵,應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這項結果意義在於,原有泛藍選區的選民表達了對罷免案的意向,並非全國性民意的展現;選區選民支持原有民意代表,並非公民主張親中。
台灣當前的憲政僵局依然存在,選後朝野如何互動,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從去年以來的觀察,如何堅守民主憲政的價值,不僅是要求執政黨,更要持續監督在野黨。
台灣教授協會在此呼籲全體國人,堅定意志,努力到底,共同守護我們的台灣。
台灣教授協會舉辦「2024-2025台灣憲政危機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周志宏教授與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張嘉尹教授,於7月17日下午,以「打著民主反民主的國會」為題,分別就民主制度與憲法體制的要素,對現今台灣面臨的民主與憲政危機,從學術角度進行深入討論與分享。
周志宏教授表示,當前世界正面臨威權獨裁國家對民主國家的侵蝕與瓦解,造成民主體制的嚴峻危機。他特別指出,民主不僅是表決,議事過程中雖應少數服從多數,但更需多數尊重少數。這種尊重體現在讓少數意見得以充分表達與互相理性討論;法案議決應遵循「先議後決」原則,而非「不議而決」、「決所不覺」。此外,多數決的適用有其界限,不得違憲侵害基本權利。
周教授進一步闡明,當前台灣所產生的憲政危機,來自於境外敵對勢力的介入及立法院違憲擴權。當境外敵對勢力介入並掌握國會時,將輕易破壞台灣民主。此舉導致立法權獨大,弱化其他權力,破壞五權分立制衡機制。例如,任意刪減或凍結行政院、監察院預算,影響其正常運作;阻撓大法官的任命,癱瘓憲法法庭運作等行為,都使立法院走向「人大化」,成為憲政怪獸。周志宏教授強調,當立法委員淪為境外敵對勢力操控並執行「毀台策略」的魁儡時,罷免即是正當、民主且合憲的自衛手段。
周志宏教授更語重心長地呼籲所有台灣人民:「別被中國買辦用你貢獻的稅收,買掉你的選票,賣掉台灣的民主!更重要的是,罷免要成功,補選更要成功!」
張嘉尹教授指出,自去年以來,國會亂象主要體現在程序與實體兩個層面。立法程序的重大明顯瑕疵,已導致國會性質的根本轉變。在憲法學理上,此程序重大瑕疵原則,足以導致立法無效。會中,張教授列舉了國會多項具重大違憲疑慮的法律,並認為若憲法法庭仍能正常運作,應當宣告新修訂的《憲法訴訟法》違憲,而非如現今般全面癱瘓。他認為,發展至今,憲政體制已瀕臨殘廢,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忠於憲法與國家的反對黨。立法院已演變為僅有表決、絕無實質議事的場域,正從民主化走向獨裁。
針對當前的「憲政僵局」如何解套,張教授認為,由於無法透過倒閣或解散國會來化解,因此「大罷免」與隨後的「補選」便成為一項具功能性的替代選項。此舉旨在阻止中國透過國民黨與民眾黨,瓦解台灣的憲政秩序與自我防衛能力。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教授指出,發動「大罷免」是民主憲政的防衛機制。罷免雖非憲政常態,但在憲政危機出現之際,它卻成為彌補現行基本制度不足的必要手段。
最後,薛化元會長和與會學者共同呼籲全體公民,於7月26日踴躍前往投票,以行動捍衛台灣民主與憲政。
台灣教授協會舉辦「2024-2025台灣憲政危機系列講座」,首場邀請《今週刊》撰述委員兼焦點組召集人陳燕珩女士,於7月14日下午,以「從立法院擴權、財劃法到預算大戰—國會風暴全解析」為題,從新聞媒體的角度,分析2024年以來,新國會的一連串爭議法案對臺灣社會與民主造成的影響。
其中,國會擴權法案在關鍵條文多被認定違憲或部分違憲。2024年12月20日立法院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直接癱瘓憲法法庭,導致憲法法庭至今停擺,此為全世界相當罕見的例子。同日,立法院亦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前者造成人民罷免權行使之困難,後者則因缺乏充分討論與規劃,導致多處缺失。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則是點燃民怨的最後一根稻草,儘管刪減後仍為史上最高預算規模,卻窒礙難行。
陳燕珩女士更提醒大家:「今年在野黨以總預算案3.1兆的3%為目標,匡定通刪數額須達939億元,但藍白黨團實際提案的通刪部分僅301億元,導致剩餘638億餘元差額,卻不知實際刪減項目為何。立法院索性兩手一攤,要行政院自行刪減。」陳燕珩認為,此僵局源於台灣特殊的憲政體制。她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包括修憲,並建立健全的行政與立法制衡機制,同時呼籲朝野應展開對話。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指出,根據國會自治原則與規定,立法院三讀僅能針對二讀後之文字修正,不得更動或抽換其內容;但立法院卻無視此規則,直接破壞其職權與程序。並且在此過程中,甚至連實際刪減項目與金額都未能明確說明,此點尤為值得注意。
更重要的是,現代意義下的憲法,其憲法社會的成立,繫於對人權的保障與權力分立兩大前提。立法院刪除預算是正常職權行使,但是,立法院若導致行政機構或司法機構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破壞權力分立之運作,即是顛覆憲政的前提。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台灣教授協會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