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教授協會

  • 首頁
  • 關於本會
    • 組織分工及歷屆幹部
    • 創會宗旨與組織章程
  • 最新資訊
  • 聯絡我們
  • 入會申請
  • 捐款/繳費/電子發票捐贈
  • Facebook
  • Home
  • 最新資訊
  • Page 28

分類: 最新資訊

針對「政治大學後山蔣介石騎馬銅像毀損」之聲明

Posted on 2019-02-022021-04-09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聲明稿

 二二八將屆,日前發生國立政治大學後山蔣介石騎馬銅像毀損事件。對於促轉條例通過之後,台灣社會仍一再發生造成社會衝突的毀損事件,台灣教授協會深感遺憾,希冀政府應依該法精神,儘速清除公共空間之威權象徵,以彰顯民主人權。

 根據蔣介石在1952年11月1日日記,蔣本人生前非常反對到處為他塑造銅像,他說:「臺北基隆道口松山機場岔路口銅像於生日揭幕,此實浪費招搖之事」,更表示「銅像徒招注目,無益而有損」。

 遺憾的是,在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政治強人造神工程下,不顧被蔣介石政權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屠殺的台灣人民的情感,也無視自己總裁反對塑像造神的遺願,使得台灣成為了一座滿佈蔣介石銅像的荒謬島嶼。根據促轉會統計,今日豎立於公共空間的蔣介石銅像,超過一千座,其中一半以上在校園,對此忽視受難人情感、「浪費招搖」、「徒招注目」且「無益有損」的時代錯誤,台教會呼籲相關政府機關,應從速依法導正為禱。

2019年2月22日

《威權象徵處理與空間景觀再造論壇》

Posted on 2019-01-282021-04-09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9活動訊息

威權象徵如何在民主時代被詮釋與再現?

 威權治理之下整體社會的不正義,不僅結晶於為首的政治人物,也擴散至整體的官僚體系,教育,文化,藝術領域以及民間生活。如何在民主時代詮釋威權象徵,不僅要追究政治責任,也要一併重新透視當時社會生活的全貌。透過透視生活的細節,我們或許得以窺見,威權政體不僅是政治人物藉以攫取權力的制度性手段,也存在於每個人內心的陰暗處。

 如果民主需要文化與制度的涵養,威權需要的是叫喚出人人內心的恐懼,不安以及爭奪的慾望。我們如何看待兩種意識形態對人民發動的密碼和訊號?當代的我們如何詮釋甚至再現威權,不僅反映我們認識民主的深度,也將決定未來我們可以抵抗威權的抗腐能力。

時間:2018年2月16日(六)早上10時至下午3時。

地點:左轉有書╳慕哲咖啡(100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時間

 

講者

09:30 – 10:00

報到

10:00 – 11:20

上午場次

主持人

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

與談人

蘇瑞鏘(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楊翠(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任委員)

11:20 – 12:00

提問時間

12:00 – 13:30

休息

13:30 – 14:30

下午場次

主持人

楊翠(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任委員)

與談人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舒楣(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14:30 – 15:00

提問時間

15:00

散會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請填寫表格。

※不提供中餐,請自理。

※為了計算人數,請一定要報名。

※報名完成後,除非活動變更,不另行通知。

會議手冊:點我下載

威權象徵處理與空間景觀再造論壇 手冊_compressed

《反對用暴力侵害人權,包括歷史的或現在的暴力 ;支持以法律捍衛民主,尊重國家公務員執行民意》台灣教授協會新聞稿

Posted on 2019-01-222021-04-09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文化部長鄭麗君女士前往由公廣集團華視所主辦的資深藝人忘年晚宴,在慰問資深退休演藝人員時,遭政治意見不同、擁護蔣中正威權統治的鄭姓藝人暴力攻擊。一位民選政府的女性政務首長,高級國家公務員,在督導相關所轄業務時竟然遭遇暴力對待,本會嚴厲譴責此惡劣行為。

  近來各種「鄉民正義」式的私刑盛行,仿若台灣已經成為「無法」社會。民主社會依賴程序、法治來運行,以人權保障與促進福祉為目的,包含今日的掌摑事件,都是台灣民主法治發生動搖的警訊。如果公權力放任強凌弱、眾暴寡,遇事就以組織暴力或個人體力為依歸,那國家遲早會陷入黑道橫行與軍閥割據。

  切勿以為此巴掌只是摑在鄭麗君部長的臉上而已!

  該鄭姓人士暴力行為的原因是反對部長支持轉型正義,而轉型正義是蔡英文總統的政策方針,鄭部長是為了能續推政策,才在蘇貞昌行政院長慰留下留任。所以今天這個巴掌也是摑在蘇貞昌院長和小英總統的臉上。是認同加害者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推動轉型正義者的暴力恐嚇!

  轉型正義是對過去尚未處理的違法侵害人權事件伸張正義,但如果我們連社會現在的正義都無法確保,又遑論能回復受難者過去的正義呢?

  因此,本會嚴厲譴責此暴力行為!為了守護民主與人權,建議鄭麗君部長與活動主辦單位都應對施暴者進行法律追訴,避免暴力私刑的文化在台灣繼續扭曲人心。

2019年1月22日

《勿讓台大蒙羞 管中閔應立即辭去台大校長一職》台灣教授協會新聞稿

Posted on 2019-01-182021-04-09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新聞稿

 爭議不斷的管中閔一上任台大校長就遭監察院彈劾,做為台灣第一學府的台灣大學要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身為校長不論在法令上及倫理上都必須要有最嚴格的要求,否則無法帶領台大成為國際一流的大學,台灣教授協會呼籲管中閔勿讓台大蒙羞、貽笑國際,應立即辭去台大校長一職。

 台教會嚴正指出,管中閔擔任兼差已經違法,更嚴重的還不止於此。媒體的天職就是針貶政府政策,管中閔自己身為政務官,卻匿名為文針貶政府的政策,這不是球員兼裁判? 這不僅是媒體墜落,更是政客墜落,為文吹捧自己還可以賺錢? 這才是台灣學術界、政界應引以為恥、引以為戒的事。台教會痛責,管中閔躲在學術界的保護傘下,享受政媒兩棲的雙重利益,學術界不吭一聲,還繼續讓其在台大校長的位子上,台大未來能在國際眾多一流大學中抬得起頭來嗎?

 台教會表示,台大是台灣第一學府,不僅是台灣學術界重鎮,擔負起教育台灣下一代菁英的重任,更要與國際一流學府競爭,必須要有國際標準及格局,做為一個大學領導者出現如此嚴重倫理爭議,絕對無法見容於任何文明國家的大學。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也」台教會呼籲管中閔:知恥近乎勇,勿為個人利益及顏面犧牲台大做為國際一流大學的品格及風範,這樣才對得起台大校長這個職位。

管中閔任台大校長一職的爭議,從一開始遴選過程荒腔走板,與財團瓜葛沒有利益迴避,事後更爆出管中閔在擔任教授期間違法赴中國教學,日前監察院更就管中閔在任政務官期間違法兼職予以彈劾。這是史上少見現任台大校長遭監察院彈劾,台大及管中閔都必須嚴肅以對的事。

台教會表示,針對監察院的彈劾案,管中閔的違法事實很清楚。部分人士為其開脫指出為媒體撰稿並非兼職,刻意忽略管中閔為媒體長期匿名為文,並非具名投稿,不能混為一談。管中閔在政務官期間,每月領取固定酬勞且課稅,並且一年領有二次獎金性質的酬勞以致一年有13個月酬勞。媒體的業務就是撰稿,為媒體撰稿每月領取酬勞當然是兼差。

2019年1月18日

《台教會痛批:馬英九拖台灣人下水不道德》 台灣教授協會新聞稿

Posted on 2019-01-062021-04-09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新聞稿

 蔡總統呼籲各黨「放棄一中原則」,馬英九卻表示反對,仍說「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完全無視中國霸道及威權的心態,中國向來只有一言堂,哪裡會容許台灣來各表。中共政權專制獨裁的本質,如果真的有改變的可能,就不會對內整肅異議份子,把新疆維吾爾族人送進集中營,派軍機軍艦繞行台灣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也讓大家始終看不到自由民主中國的願景。

 如今習近平說得更清楚了,在中共法西斯獨裁專制政權的字典裡,「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不排除動武」等都是同義詞,結果馬英九還是執迷不悟,堅稱中共同意「一中各表」,真是「裝睡的人叫不醒」。

 在現實的社會中,的確存在不少這種人,一而再,再而三,被騙不驚,甘願受騙。當有人提醒你被騙了,馬英九還真的在替中共做辯護,寄望習近平的善意,還真的要以身相許,堪稱愚蠢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了。

 如果對方只是騙財騙色,騙吃騙喝還好,自己一個人甘願受騙也還好,其他人只能說是愛莫能助了,問題是中共是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公然騙台灣人,恫嚇台灣人,欺壓台灣人。馬英九因為個人的執迷不悟,要台灣人一起與他受騙,拖2,300萬的人下水。以台灣人的福祉做為賭注,視國家安全於不顧,這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笨,而是政治上的不道德了。

2019年1月6日

《堅持台灣價值,邁向獨立建國》 台灣教授協會2018年感恩募款餐會

Posted on 2018-11-082021-03-17 By english_536czy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8活動訊息

時間:2018年12月8日(週六)中午11:50入場
地點:一郎餐廳 濱江店
(台北市民族東路336號5樓  第二果菜市場樓上)

外有中國的強勢壓頂,內有國民黨的內神通外鬼。然而,美中之間的對立,以及越來越成形的新冷戰也讓台灣成為世界矚目的戰區焦點。

面對這個歷史新高的複雜局勢,我們更需要潛心反思,台灣歷久不衰的追求是什麼,以何一以貫之台灣的價值和信念。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民主深化,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每個細節。需要的是公平經濟,得以經濟自主資源共享。稟持民主的信念和工作方法,滲透到每一個領域和空間,以此作為屹立太平洋民主前緣的中流砥柱。

請支持台教會,支持我們將對台灣未來的見解與意志,傳播到島上每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攜手向前。

《線上捐款:https://taup.eoffering.org.tw/》

轉型正義銜接過去與未來之聲明稿

Posted on 2018-09-182021-03-17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聲明稿

 近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下簡稱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失言風波,危及促轉會的正當性,不僅引起前威權政體的執行者國民黨的反撲,也引起大眾對轉型正義施行方式的疑義。

 這樣的發展,除了暴露出執政黨當初對促轉會委員提名考慮欠周之外,也彰顯出台灣社會對轉型正義的認識不清,導致人事問題危及組織存續,甚至動搖公民對民主進程的信心。

 轉型正義是跨世代的工程,超越短暫的權力分配,需要台灣每一代人的努力方能奠下百年基礎。我們要讓公民大眾知道,轉型正義不只是清理過去,還要說明,清理過去與社群未來有何關係。透過對過去的清理和反省,著眼的是未來的民主基礎。因此,轉型正義自始自終訴求的對象,都是社群全體。不管是取信於大眾,清理舊業,或是奠定未來民主根基。而轉型正義也絕不侷限於某一代人的專利,跨越歷史的續造讓它得以成為共同體的集體基業。

 這也是為何轉型正義的實踐必須由國家來保障,由社會各界共同合作與執行。而社群的「過去」到「未來」的銜接,就是轉型正義從證據到政治的意義所在。我們沒有做不做的選項,只有如何做的考量。

 在此民心受到中國威權威脅利誘,國民黨藉機混淆視聽,逃避面對歷史的時刻。執政者該檢討的只有不夠支持,未來只有更支持,進行公民教育,永續轉型正義。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9月18日

「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 – 2018年經濟研討會

Posted on 2018-09-172021-03-17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8活動訊息

「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 – 2018年經濟研討會

【主辦】李登輝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
【時間】2018年10月27日(六)、28日(日)
早上10 時至下午5 時(週日至3時30分)
【地點】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
(近東門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8 分鐘)
【報名】費用 免費(日前繳費者會進行退費)
【線上報名】https://goo.gl/forms/mPz5yHL40dcLg5Ps1
【說明】

 近年來,台灣投資率呈下滑趨勢,2016年更降至20.9%,居四小龍之末。賴清德院長上台後,即積極盤點投資者所遇到的資金管道受限、國際化人才不足、投資標的缺乏、企業數位轉型緩慢、投資研發誘因不夠、法規制度未活化等問題,並嘗試以「5加2產業創新計畫」、「能源轉型供電穩定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促進國內外業者的投資動能。

 為加速政策的推動,帶動台灣經濟的發展,李登輝基金會與台灣教授協會將舉辦2018年經濟研討會,並以「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為主題,聚集各方學者專家與產業代表,從探討全球及亞太經貿發展趨勢開始,尋找擴大並加速投資台灣的契機;其次將深究金融創新與財政改革,活化台灣內部的財經動能;接著則將就產業創新、科技發展、青年創業等議題,討論如何使創新成為台灣發展的DNA;最後則將研討政策設計思維的改革,和永續發展經濟環境的建構,以促進產業蓬勃發展之政策及法規鬆綁。

敬邀各界參與討論,共同集思廣益,協助推動經濟及產業發展,為創造更具活力的台灣而努力!

§第一日§
├開幕致詞┤李登輝(前總統、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專題演講┤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 場次一 ┤《座談》投資、創新、活力台灣
《主持人》
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與談人》
吳榮義(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曹添旺(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陳博志(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
王塗發(點鑽整合行銷董事長)

├場次二 ┤《議題研討》開源引流 疏通財政活水
《主持人》
黃天麟(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名譽會長、前國策顧問)
《報告人:
陳錦稷(台灣金控獨立董事)
《與談人》
劉奕成(LINE Financial籌備處負責人)
臧正運(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顧立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場次三 ┤《議題研討》點燃創新 開創產業契機
《主持人》
林秀幸(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報告人》
高仁山(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
《與談人》
邱星崴(耕山農創(股)公司負責人)
林大涵(貝殼放大(股)公司執行長)
陳彥升(晉陞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宛如(立法委員)

§第二日§
├場次四 ┤《議題研討》轉危為安 改革政策思維
《主持人》
林向愷(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報告人》
藍弋丰(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
《與談人》
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林敏聰(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
賴中強(恒達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圓桌論壇 ┤
《主持人》
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與談人》
吳榮義、黃天麟、高仁山、王塗發
林敏聰、吳啟禎、賴中強、林向愷

├閉幕致詞┤李登輝(前總統、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

Posted on 2018-08-092021-03-17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8活動訊息

後殖民?冷戰?霸權陰影?還是共享民主政體?台日韓是朋友還是敵人?除了我們在歷史課熟知的台日韓之間複雜難解的關係之外,當代的青年們開創出三個國家新的交流腳本。不管是台灣的獨立書店,文青咖啡屋,日本漫畫,韓劇,影音創作,youtuber還是地方新創產業….,三個國家生氣盎然的創造力來自於民主自由的土壤,但是歷史陰影卻又不時攪動互相之間的外交和國內政治。他們在當代需要面對共同的議題:比鄰中國的鴨霸,卻分別內捲於歷史的盤根錯節。三個國家如何在民主,人權與自由創作的共同土壤上,像大樹群的群居生態,地面之下進行根部的訊息溝通,往天空望去,是枝椏的互敬互助。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群聚三國不同世代各個領域學者,進行一場跨世紀的對談。

【活動內容】

 台灣,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的過去,繫於東亞的地緣政治和各國自身的發展路徑,包括殖民與被殖民,戰爭與戰敗,以及其後的冷戰格局。然而,面對中國帝國的興起和霸權輸出,三個國家必須體認到,不管過去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處境如何影響我們個別的命運,我們現在最應該珍視的共識,就是對民主自由的信念和人權立國的堅持。只有在這樣的共同地基上,我們才可以找到解開過去的鑰匙,打開未來的大門。

在這個東亞秩序重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僅要有當代國際關係的思維,還要理解歷史留給這三個國家的資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除了瞬息萬變的國際體系之外,還有具社會厚度的交流和歷史深度的相知。這些是未來三個國家合作,共同面對帝國霸權時必須面對的深刻課題。

一、「日台、台日」論壇

(1)  講者:

「台日組」:

羅福全(前駐日大使)、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

劉夏如(玉山社主編、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兼任講師)、

陳威志(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王俊硯(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大學部畢)

「日台組」:

傅琪貽(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教授)、

上水流久彥(日本廣島大學准教授)、

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栖來光(作家、知名部落客「台北歲時記」版主)

(2)    概要:

日本戰敗後,中華民國體制遷佔台灣,冷戰格局下,老一輩知日知台派在檯面上不得已以「日華關係」為名經營。無法以台灣之名建國,台灣人始終沒有機會主體性地清算殖民時代的歷史遺緒,在戰後補償議題上更失去應有的話語權。這是日語世代被指控「親日/右翼」的結構背景。隨著台灣的民主化與主體性的彰顯,「日台關係」比重已凌駕日華關係。但「台灣」的重新登場,伴隨著許多定義上的曖昧和定位的困難,有待新世代透過視野的擴大努力充實之。本論壇邀請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除了未完成的歷史正義問題之外,針對學生運動、反核環保、性別平權、地方創生等新時代課題進行交流,提供未來台日關係的新面向與新動力。

二、「韓台、台韓」論壇

(1) 講者:

「台韓組」:

葉乾坤(前駐韓大使館文化參事)、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王韻珊(作家、知名部落客「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版主)

「韓台組」:

金潤泰(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

王恩美(臺師大東亞學系副教授)、

金俊植(台大社會所在學,首爾大學中文系畢)、

水野俊平(日本北海商科大學教授)

(2) 概要:

 台韓兩國曾經是東亞最堅強的反共盟邦,但是共產體制解體冷戰結束後,各自的國家目標與發展方向卻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南韓以結交中國作為牽制北韓的利器,在1992年與台灣斷交,和北京建交。從此,兩國的國家安全與利益幾乎背道而馳,甚至漸行漸遠。南韓對中國的「事大」,讓台灣人很不能理解;同時,南韓人民也普遍對台灣人的「親日」感到不可思議。

 台灣對韓國有著愛恨情仇,中生代以上「反韓」居多,年輕世代則因韓流在2000年興起而普遍「哈韓」。然而,由於南韓媒體唯北京的眼色是尚,極少報導台灣新聞,造成兩國資訊交流的嚴重「不對等」,以及年輕世代交流的障礙。但是「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仍是我們共通的語言。

 期待透過台韓兩國學有專精、相知國情的老中青三代學者,廣泛而深入討論,尋求問題的癥結與解決之道,進而共創兩國友善進取的關係。

三、東亞圓桌會議

(1) 台灣專精於亞洲地緣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學者,在台日韓各個論壇發表之後,以台灣為主體,對未來可能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交流,就位置的選擇和交流型態與動力,進行意見交鋒,以挖深歷史厚度和政治與社會動力結合,進行具有社會根基的國際關係經營與發展。

(2) 出席者: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志德(《端傳媒》主編,資深媒體人)、

福田惠介(《東洋經濟週刊》編集委員)

 「台灣教授協會」特別舉辦這場「台日韓」跨世代論壇,為未來的東亞新秩序的國際合作,預作準備。開啟社會,歷史和文化的深層對話。

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Q0sPplrGzVQ0tVcw2

譴責中國政治干預、呼籲維護奧林匹克憲章、實現台灣國家奧會正名

Posted on 2018-07-262021-03-17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聲明稿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7月26日

 本會嚴厲譴責東亞奧會(EAOC)臨時理事會撤銷台中市2019年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之承辦權,東亞奧會背棄與台中市政府締結之舉辦城市契約,原因竟來自於中國政府不滿台灣民間推動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嚴重侵害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違反奧林匹克憲章,在世界運動史記下最醜陋與黑暗的一筆。

 1894年的巴黎,由法國男爵古柏丁所倡議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始即標榜運動與政治分離原則。東亞奧會是國際奧會(IOC)依奧林匹克憲章第3條第2項所承認之洲際層次的國家奧會聯合組織,東亞奧會必須遵守憲章,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一份子,憲章前言之奧林匹克主義基本原則的第5點,講得非常清楚:對於國家或個人,施予任何形式來自於種族、宗教、政治、性別或其他理由的歧視,都與奧林匹克主義不相容。憲章第27條第6項復規定,國家奧會應保有其自主性,必須戮力抵擋來自於包括政治、法律、宗教或經濟上,足以阻礙其遵守憲章之壓力。台中市的喪失舉辦權,在沒有任何違背舉辦城市契約暨東亞奧會規章之情形下,完全來自中國政府的指揮中國奧會,赤裸的本於政治理由之歧視,再三違反奧林匹克憲章,本會呼籲,國際奧會應積極介入處理,糾正東亞奧會,恢復台中市之舉辦權。

 奧林匹克憲章第30條明文,憲章中的國家,係指一獨立的、由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國家,而國家奧會之名稱,必須符合其領土範圍與國家之傳統,即便該條同時明定,國家奧會名稱,必須得到國際奧會執委會的批准。台灣民間所發起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不受政治干預與介入之自主行動,目標在於凝聚台灣社會的共識,不再屈辱於荒誕、無尊嚴又脫離法律與政治現實的Chinese Taipei名號,台灣的國家性,必須要有相符的國名,乃至於相符的國家奧會名稱。奧林匹克憲章所言之符合領土範圍與歷史傳統名稱,無疑的,在這塊土地上,它就是台灣,不叫台北,更非中國的台北,即便國際奧會執委會的權力結構,使這項真正符合奧林匹克憲章的作法難以一時實現,雖然,以台灣為名的國家,仍在國際社會所共認之路途上辛苦前進,努力排除萬難而建構中,但這些行動,都無涉當前台中市的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沒有牴觸任何不論是東亞奧會或國際奧會的規章憲章,如此來自於政治干預、由中國政府指揮中國奧會所犯下之蠻橫與錯誤,徒使奧林匹克精神蒙羞,嚴重傷害奧林匹克運動。

 本會呼籲,台灣社會各方應團結一致,自立自強,訴求國際社會的聲援,力倡落實奧林匹克憲章,維護奧林匹克運動,支持台中市政府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同時繼續努力,推動正名,維護台灣的尊嚴。

文章分頁

上一頁 1 ... 27 28 29 ... 33 下一頁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文章分類

  • 最新資訊
    • 友好團體訊息
  • 新聞稿
  • 聲明稿
  • 連署
  • 出版資訊
    • 歷年會訊
  • 新聞分享
  • 活動訊息
    • 2025活動訊息
    • 2024活動訊息
    • 2023活動訊息
    • 2022活動訊息
    • 2021活動訊息
    • 2020活動訊息
    • 2019活動訊息
    • 2018活動訊息
    • 2017活動訊息
    • 2016活動訊息
    • 2015活動訊息
  • 下載專區
  • 歷屆理監事(執委會)

近期文章

  • Y’s Day「週三青年日」鏈結世界系列(28):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當選後的日本政局以及國際局勢
  • 敬邀參加12/27 ✨✨✨2025台教會「強化命運共同體,建設台灣新國度」感恩餐會 ✨✨✨
  • ‼️地點變更‼️12/6 林媽利醫師【豐富多彩的台灣:林媽利醫師談台灣特有血型及血緣研究】新書發表會
  • Y’s Day「週三青年日」認識中國系列(33): 九二共識有共識嗎?九二共識的前世與今生
  • 歡迎參加 11/28下午 翁達瑞🌟被學術耽擱的網紅

搜尋

社團法人台灣教授協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聯絡地址:100 台灣台北市臨沂街25巷15號1樓
E-mail:taup1990@gmail.com | 電話:02-2394-8797 | 傳真:02-2394-8798

Theme: Oceanly by ScriptsTown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