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教授協會

  • 首頁
  • 關於本會
    • 組織分工及歷屆幹部
    • 創會宗旨與組織章程
  • 最新資訊
  • 聯絡我們
  • 入會申請
  • 捐款/繳費/電子發票捐贈
  • Facebook
  • Home
  • 最新資訊
  • Page 30

分類: 最新資訊

「設立台灣和平公園與台灣慰靈碑 815終戰紀念日」記者會

Posted on 2016-08-152021-04-09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時間:2016年8月15日(一)上午 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張信堂  台灣教授協會 會長
與談:
江仲驊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理事長
陳俐甫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系 助理教授 
薛化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教授
林昶佐 ︱立法委員 
許文堂 ︱台灣教授協會 秘書長
新聞稿下載 
與談資料下載
張信堂、林昶佐、江仲驊 
薛化元
陳俐甫
許文堂、張信堂

「請停下腳步:重新檢視12年國教總綱(107總綱)」記者會

Posted on 2016-08-122021-04-09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時間:2016年8月12日(五)上午 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許文堂 秘書長
與談:
金仕起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副教授
沈清楷 ︱輔仁大學哲學系 助理教授 
薛化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教授 

新聞稿下載

與談資料1下載、與談資料2下載

 

「請勿任意「仲裁」南海仲裁案!」記者會

Posted on 2016-07-202021-04-02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活動訊息, 2016活動訊息

時間:2016年7月20日(三)上午 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B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張信堂 會長
與談:
黃居正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副教授
賴怡忠 ︱台灣智庫 副執行長 
宋承恩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法學研究中心 研究員 
許文堂 ︱台灣教授協會 秘書長

與談資料下載

張信堂、黃居正

賴怡忠

宋承恩

許文堂

記者提問&學者回應

「守舊的司法官僚能承載司改重責嗎?:籲謝文定、林錦芳婉拒擔任司法院正副院長」記者會

Posted on 2016-07-152021-04-09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時間:2016年7月15日(五)上午 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B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許文堂 秘書長
與談:
洪英花 ︱法官
吳豪人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 副教授 
胡博硯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副教授 
高涌誠 ︱律師 (永社 秘書長) 
黃帝穎 ︱律師

新聞稿下載

影音

「財團換個姿勢替中資敲門,給新政府找好臺階開門迎敵?」記者會

Posted on 2016-06-182021-04-09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新聞稿

時間:2016年6月18日(六)下午 1:30
地點:立法院 時代力量黨團辦公室 (台北市青島東路1-3號青島三館2樓)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林秀幸 副會長
與談:
黃國昌 ︱時代力量 執行黨主席
林盈達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特聘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社會系 教授 
賴中強 ︱經濟民主連合 召集人 
高仁山 ︱台灣教授協會 前社經組召集人

新聞稿下載

●中資入股危機多台灣教授協會明開記者會揭露-自由時報電子報

●IC設計業 黃國昌:政府不打算對中開放-自由時報電子報

●中資入股IC設計黃國昌:莫忘石斑魚慘痛經驗-自由時報電子報

●IC設計是關鍵產業黃國昌:不應輕易開放-自由時報電子報

●反對中資入股IC設計學者20問蔡明介-自由時報電子報

●直指中資入股危機台教會「20問蔡明介」-自由時報電子報

●中對台策略蔡宏政:一個女兒招三婿-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企納中資 賴中強:會被當成中國隊-自由時報電子報

●賴中強:中資不進董事會不等於技術不外流-自由時報電子報

●若中資入股IC設計賴中強:可能被國際視為「中國隊」-三立新聞網

●中資入股IC設計黃國昌舉「石斑魚」教訓反對-三立新聞網

●聯發科董座 呼籲開放中資入股IC產業 20160618 公視晚間新聞

●拒IC設計中資入股 黃國昌:莫忘石斑經驗-民視新聞

●反對中資入股IC設計黃國昌:莫忘石斑魚教訓-風傳媒

●反中資入股台IC產業黃國昌:莫忘石斑技術遭竊前例-蘋果日報

●中資能否入股聯發科黃國昌反對-中央通訊社

●反中資入股IC 黃國昌:勿忘石斑魚教訓-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PP urges blocking of MediaTek deal-Taipei Times

●防堵中資入股IC 民團籲嚴把關-台灣時報

台灣教授協會520政治建言

Posted on 2016-05-182021-04-09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聲明稿

直面政治難題,台灣得以新生

台灣教授協會520政治建言

2016年05月18日         

  2016年台灣經歷第三次政黨輪替。2000年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為台灣揭開了民主政體的歷史場景,然而也暴露了初掌政權的生疏和侷促。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中國國民黨以民主程序代換掉初次上台的民進黨。然而此次中國國民黨的重新執政卻弔詭地完成了台灣歷史的重要轉折:幫台灣人自我除魅於那個「永遠的執政黨」,一舉讓人民覺醒到中國國民黨的剩餘信用依存的是威權時代加權的幻影。這一階段,台灣人民以公民社會的自我強化熬過了這段歷史的鬧劇,將民進黨重新送上歷史的舞台。此役,民進黨拿回了執政權,卻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擔負更重大的政治責任。

  這一次,人民不再留戀威權遺緒,新時代的公民以全新的思維、當代的時空感以及民主的方法來選擇我們的執政者。民進黨的重新執政,已經沒有舊政治來襯托。她必須擺脫前兩個執政輪替的「民主過渡性格」,以一個更為成熟的民主格局來迎接她的任務。  

然而這個「新」的民主格局,並非擺脫台灣歷史脈絡。而是去除了威權幻影,民進黨再無藉口被暗影綁縛,必須以新生的動力,面對歷史的是非曲折以及內政、外交的艱難局勢,坦然以對台灣公民的新期待和新願景。因此未來的任務將是:在內與外、過去與現在的境域中,以「正義」重新定位的座標中,找到台灣的新生力量。  

信念,才是政治的核心  

中國的進逼、國際局勢的詭譎多變、全球化的經濟壓力、內政的龐雜紛亂…。執政者如何面對?以何為依恃?我們認為著手政治事務,不是點名單式的展品羅列。政事雖然龐雜,然而政治卻不容慌亂。真誠的政治必須以「正義」和「同理」來架構政治座標,繁雜的內政、外交必須放在這個具有核心信念的座標軸,獲得她的意義,也得以被面對和解決。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們把新政府最根本需要面對、最迫切需要處理的政事,分成四個領域如下:

(1)民主制憲  

  318太陽花運動所揭露出的重大訊息之一,就是台灣的政治動力和目前的憲法架構是相互扞格的。2016年中國國民黨的大敗顯示了台灣將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體,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歷史前進動力,新政府必須前瞻性地理解,並對法理和事實之間的距離進行政治改革。  

  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曾經承諾一份憲改清單,新政府將如何兌現,各方矚目。憲法乃國家根本大法,經緯萬端,而台灣的特例受限於各種主、客觀複雜因素,改造誠屬不易。唯憲政改革不僅是政治工程,也是激發台灣人民共思願景,並透過民主程序達成共識的過程。台灣在險峻的國際政局中,該如何達到「制憲立國」的最終目標,仍需短、中、長程的各種戰略思考與對策,並有賴政府部門和民間社會一同攜手並進,共同商議這個攸關國家未來成敗的重大議題。  

(2)轉型正義  

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卻仍欠缺實質轉型正義內涵,未真正落實民主文化根基之建構。長期以來,政治人物高唱民主避談實質正義,導致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等社會創傷被淺層化為金錢補償,社群成員無法相互坦承與深化溝通,如何得以建構民族國家? 也無法建立深化民主的人本價值。  

  台灣社會是個只有政治受害者,卻無政治加害者的扭曲社會。歷任政府只談補償、不認賠償,以金錢彌補受害者,卻不肯追究加害者。如此鄉愿曲折,欠缺真心面對正義問題,縱容罪惡在刻意的遺忘中獰笑,無法讓創傷獲得新生的動力,這個社會註定在虛假的沙堆上建立脆弱的城堡,絕非國家長遠經營之道。正義是民主的立柱,以和諧為藉口的忽略,只會導致成員間的不信任,建構的是一個淺層民主的假象。  

        我們必須共同檢視當代台灣在歷史、空間、族群中存在的轉型正義問題,並借鏡德國、韓國等面對前共產或威權政體的處理政策,落實轉型正義的承諾 。  

(3)世代正義 

  過去幾年,世代不正義與經濟傾中重創了台灣社會,台灣薪資成長緩慢,物價、房價過高,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導致青年人才嚴重外流,台灣的貧富差距,所得最高5%與最低的5%比例,在過去14年由32倍多暴增到96倍多,台灣面臨的內部社會經濟問題,簡言之就是「無產階級赤貧化、中產階級無產化、富有階級權貴化」。  

  政府施政,何以人民無感?究其實,就是因為涓滴經濟與分配政治出現問題。政黨財團坐地分贓,上層分食眾人貢獻的利益,中下階層連「肉糜」都成為奢望;思其因,台灣已經快速地朝向 「劫貧濟富」式的不公平制度發展。在過去經濟奇蹟的年代,台灣中小企業遍地開花,能夠享受經濟成長果實的階層較廣。但現今為了追求帳面上的數字成績,政府刻意使資本及資源集中於大財團,導致經濟成長的成果為少數人所壟斷,而這些受惠於全民貢獻和公共政策者,卻不願意負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經常成為避稅大戶。

  政府如此的拚經濟形式,讓少數人把持遊戲規則的制定,也導致漠視環境正義的結果。從高雄後勁到雲林麥寮,我們的環境治理幾乎瀕臨崩潰。如果再不將環境永續和經濟永續結合思考,我們終將家園毀於自己的雙手。值此之際,我們期待新政府在勞動正義、分配正義、環境正義與居住正義等四領域,積極改善落實世代正義。  

(4)台、中關係  

  台灣與中國之間關係的論述繁多,但加以歸納主要可以分成三種模式:「兩岸為各自獨立的國家」、「台灣主權未定論」與「兩岸為分裂的國家」。每種模式好似對應不同的解決方法,然而放進國際情勢中又增加許多變數。  

  台/中關係牽動美、日、東協、歐盟關係,不僅關乎東亞區域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由於台灣特有的歷史背景,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實際關乎對自由、民主等生活方式的認可。因此,台/中關係不僅牽涉國際關係,也連動台灣內部的社會、經濟層面,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萬端。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有責任與義務集合國人智慧,準確判斷時局,在各種國際組織平台間,創造國家的最大利益。 

  建議蔡英文總統成立一個專屬台、中關係的智囊與應變小組。台、中關係目的之確認和應變,是台灣國家安危的第一條防線,必須建構一個具有最終目標(獨立)、停損點(傾中程度)和多個應變腳本(牽涉國際關係)的整合性策略圖像。任何台、中之間或國際之間的變動,都必須放在這個整合性圖像中加以衡量,並做出應變策略。所有的應變行動都必須以獨立建國為目的,並遠離中國併吞的設局與結構。這樣的特殊任務小組,必須結合國際法、外交和經濟等專業,針對中國或國際的行動,做出合乎目的性的應變策略,而不要深陷在中國羅織的九二共識陷阱中,寸步難行,並自綁於越收越緊的緊箍咒。

《展望新時代》系列論壇(四)「台、中關係新展望—–為萬世開太平」座談會

Posted on 2016-04-152021-04-02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6活動訊息

時間:2016年5月15日(日)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台北市濟南路1段2-1號3樓B室)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人:許文堂|台灣教授協會 秘書長

與談人:
吳志中 ︱ 東吳大學政治系 教授
黃國昌 ︱ 時代力量執行 黨主席
顏建發 ︱ 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教授
賴怡忠 ︱ 台灣智庫 副執行長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什麼關係?一國的兩區?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的特殊國際關係?這不僅牽涉到主觀認定也涉及客觀事實,實然的現狀與應然的法理矛盾。兩岸現狀論述繁多,但加以歸納後主要可以分成三種模式:1. 「台灣主權未定論」2. 「兩岸為各自獨立的國家」3. 「兩岸為分裂國家」。每種模式解決的方法也都有對應的解決辦法,然而如放進國際情勢中來看又增加許多變數。 

  就外在而言,台/中背後也牽動美、日、東協、歐盟關係,不僅關乎東亞區域和平,也影響世界秩序架構。就內部而言,統獨其實是認同問題,不單是國家認同,而且是認同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問題。  

  台海兩岸關係的「維持現狀」暫行架構modus vivendi到底是什麼模式?要暫行多久?何時才能達到合理解決方案?台/中關係不僅是牽涉國際關係,也連帶有社會、經濟層面的關係,台/中關係既簡單又複雜萬端。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有責任有義務集合國人意志,準確判斷時局,取得友邦支持,創造國家最大利益。

  520將屆之日,台灣教授協會特邀請專家學者各就不同角度分析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影響的因素,供社會參考,也期待新總統新政府能夠開創新局,徹底擺脫虛幻的「九二共識」,使台灣免於一中要脅,成為台灣人民期待的新國家!

Read More “《展望新時代》系列論壇(四)「台、中關係新展望—–為萬世開太平」座談會” »

「318未竟之業,監督條例巡迴座談」高雄場

Posted on 2016-04-152021-04-02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6活動訊息

主辦團體:台灣教授協會、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南社

時 間:2016年05月15日(星期日) 15:00

地 點:捷運美麗島車站美麗島會廊二聖廳/穹頂大廳往出口11

主持人:張信堂|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與談人:賴中強|經民連召集人

    張復聚|南社社長

    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 執委

 

民進黨版監督條例,到底有哪些問題?

陳其邁、趙天麟、賴瑞隆委員加油,為民主把關! 

你還記得兩年前為了擋下黑箱服貿而爆發的318佔領立院運動嗎?
你還記得為了台灣與中國簽訂協議法制化,經歷的那段「島嶼天光」嗎?
政黨輪替後的新國會,民進黨提出的「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是否落實民間版立法原則?

【經濟民主連合】監督條例六大主張:
(一)不要張慶忠式備查,要完整國會監督
(二)不要服貿作文比賽,要落實衝擊因應
(三)不要主權談判,要捍衛民主自決
(四)不要一國兩區,台灣不是地區
(五)要民間諮詢會議,落實公民參與
(六)要有溯及條款,解決服貿貨貿爭議

《展望新時代》系列論壇(三)「世代正義 – 為生民立命、為台灣開太平」座談會

Posted on 2016-04-012021-04-02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6活動訊息

時間:2016年5月1日(日)上午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台北市濟南路1段2-1號3樓A室)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人:高仁山|台灣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

與談人:
張烽益 ︱ 年金改革大聯盟召集人
呂秉怡 ︱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
林佳和 ︱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呂欣怡 ︱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過去幾年,世代不正義與經濟傾中重創了台灣社會,台灣薪資成長緩慢,物價、房價過高,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導致青年人才嚴重外流,台灣的貧富差距,所得最高5%與最低的5%比例,在過去14年由32倍多暴增到96倍多,台灣面臨的內部社會經濟問題,簡單講就是「無產階級赤貧化、中產階級無產化、富有階級權貴化」。 

對於一些重要施政,人民無感,為何無感?說穿了,就是因為涓滴經濟與政治分配,政黨財團坐地分贓,好的都上層分配了,中下層的連「何不食肉糜」的「糜」都分不到;思其因,顯然台灣在學理上傾向「中間偏左」的社會主義憲政設計已然變質,現實上卻是積極的朝向右派資本主義「劫貧濟富」式的不公平制度發展。在過去台灣經濟奇蹟的年代,台灣中小企業遍地開花,機會較為均等,所有階層都能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但現今為了追求帳面上的數字成績,政府刻意使資本及資源集中於大財團,導致經濟成長的成果僅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而享受到好處的這些人還不見得會在台灣社會及這塊土地上共同分享與承擔責任義務。  

  當然,拚經濟,絕對不能拚掉下一代的未來,除了世代間的社會福利與稅賦負擔的公平正義外,環境正義也是台灣永續不可或缺的一塊。從高雄後勁到雲林麥寮,我們的自然環境一再一再地告訴我們它病的很重,如果再不積極的去改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思維,平衡經濟與環境間的衝突,我們,甚至子孫也終將無家可歸。

  520 新政府即將上任,我們再次見證到民主台灣的政權更替,也期待新政府能夠帶來希望、幸福與改變。值此之際,本會邀集有志之士與社會賢達,表達在勞動正義、分配正義、環境正義與居住正義等四領域的想法與主張,據以形成對新政府執政方向的建議。

【正義如火盛放】──師大四六音樂紀念晚會

Posted on 2016-03-262021-04-02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6活動訊息

時間:2016年4月26日(二)17:00-22:00

地點:師大本部‧小禮堂前廣場(台北市濟南路1段2-1號3樓A室)

主辦單位:師大學生會、台灣教授協會

1949,風起雲湧的一年

 

國家陷入動盪與內戰

 

學生青年為社會出來發聲、批判

 

在師院打造一條民主走廊

 

要改革,要更好的未來
只可惜在前方等待的並非更光明的未來
而是黨國那白色的恐怖……

 

 

 

2016,我們身處的現在

 

師大有言論廣場、自由自治鐘、言論自由步道

 

但社會與校園脫離白色恐怖了嗎

 

或者像揮之不去的幽靈

 

纏繞在我們心中

 

壓制我們的思想

 

禁錮我們的言語

 

讓我們自以為自由

 

在生徒控所的外面

 

我們試著去緬懷

 

師院那曾經擁有的

 

---民主走廊

:: 更多相關資訊 請持續關注師大四六節 粉絲專頁・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9152925153318/

文章分頁

上一頁 1 ... 29 30 31 下一頁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文章分類

  • 最新資訊
    • 友好團體訊息
  • 新聞稿
  • 聲明稿
  • 連署
  • 出版資訊
    • 歷年會訊
  • 新聞分享
  • 活動訊息
    • 2025活動訊息
    • 2024活動訊息
    • 2023活動訊息
    • 2022活動訊息
    • 2021活動訊息
    • 2020活動訊息
    • 2019活動訊息
    • 2018活動訊息
    • 2017活動訊息
    • 2016活動訊息
    • 2015活動訊息
  • 下載專區
  • 歷屆理監事(執委會)

近期文章

  • Y’s Day「週三青年日」鏈結世界系列(28):斷開「一中」鎖鏈:台灣國際地位需要怎樣的正常論述?
  • 敬邀參加並敬請轉發 9/2【民主反共在台灣歷史上的意義】講座
  • Y’s Day「週三青年日」看見台灣系列(38):民主的下一頁:大罷免後的公民力量
  • Y’s Day「週三青年日」鏈結世界系列(27): 台灣如何被世界看見?外媒與全球敘事
  • 終戰八十週年:應正視台灣地位國際法理與歷史真相

搜尋

社團法人台灣教授協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聯絡地址:100 台灣台北市臨沂街25巷15號1樓
E-mail:taup1990@gmail.com | 電話:02-2394-8797 | 傳真:02-2394-8798

Theme: Oceanly by ScriptsTown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