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稿
時間:2016年6月18日(六)下午 1:30
地點:立法院 時代力量黨團辦公室 (台北市青島東路1-3號青島三館2樓)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林秀幸 副會長
與談:
黃國昌 ︱時代力量 執行黨主席
林盈達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特聘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社會系 教授
賴中強 ︱經濟民主連合 召集人
高仁山 ︱台灣教授協會 前社經組召集人
●中資入股IC設計黃國昌:莫忘石斑魚慘痛經驗-自由時報電子報
●若中資入股IC設計賴中強:可能被國際視為「中國隊」-三立新聞網
●聯發科董座 呼籲開放中資入股IC產業 20160618 公視晚間新聞
●反中資入股台IC產業黃國昌:莫忘石斑技術遭竊前例-蘋果日報
「國父」是誰?中國國民黨說了算?
新聞稿
台灣教授協會
時間:2016年2月26日(五)上午10:3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C室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3樓)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張信堂 會長
與談:
薛化元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教授
潘光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俐甫 ︱台灣教授協會 北區執行委員
許文堂 ︱台灣教授協會 秘書長
台灣教授協會針對最近有關中華民國「國父」的爭議,於今(26)天舉行一場「『國父』是誰?中國國民黨說了算?」的記者會,就中華民國的歷史脈絡,來釐清此一事實,平息社會爭議。
台灣教授協會認為:還原史實是轉型正義的重要一環,立基於事實使人民了解過去,方能促進社會和解,邁開步伐往前進步。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無所謂的「國父」之人,那麼台灣中小學歷史教科書的中華民國的「國父」是誰?又如何塑造成為深植台灣人腦海的崇拜偶像?
國民黨北伐後廢掉原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於中華民國17年12月17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國徽國旗法〉。撤退來台後,1954年10月23日再度修訂,其第6條規定:「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禮堂及集會場所之正面中央,懸掛國旗於國父遺像之上」。總統、副總統乃至於其他文官就職宣示時,也要對國旗及國父遺像宣讀誓詞。
台灣長期因威權殖民教育所致,「國父孫中山」變成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從中國歷史角度而言,民國肇建之始,由全國代表組成的南京臨時參議院以賀電稱「我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者並非孫文。
直到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案」並去函要求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執行,才把中國國民黨的總理孫文升格為「國父」。難道中華民國的「國父」,只憑中國國民黨中常會少數人說了算?難道不應該還諸中華民國的歷史脈絡,來釐清嗎?
薛化元教授表示:獨尊孫中山的爭議問題,事實上中華民國史的問題,也應該在中華民國史的脈絡來理解。 此一問題癥結在於國民黨當局長期扭曲史實的造神運動,從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一脈相承,是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歷史軌跡。問題是,長期以來這種一脈相承的歷史敘述就是違背民國史的史實。而孫中山作為革命的先驅是一件事,辛亥革命是否為孫中山所領導則是另外一件事,特別是民國肇建之初,孫中山作為革命陣營領袖的地位都大有商榷的餘地。
陳俐甫教授質疑:孫中山不是台灣的國父,也不是創建中華民國的人。如果孫中山是國父是真理,為何不能辯論?如果是法律,為何不能提案修法?如果是政治,為何不能訴諸民意?如果只不過是意識型態,為何要維持特定人的?如果算是祖宗牌位,我們有何義務要拜國民黨的總理?如果台灣是民主國家,那是人民為主?還是國父為主?
中研院研究員潘光哲以其研究著作《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說明「英雄」形象的塑造過程,與「孫中山崇拜」的出台和其所引起的疑惑和抗議。他說1929年國民黨全力推動「以黨治國」,規定人人都得背頌孫中山的遺囑,參加「總理紀念週」的時候,胡適就有批判:「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做,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週不可不做。」在他看來,這樣的做為,只會「造成了一個絕對專制的局面,思想言論完全失去了自由」。當然,胡適必須為自己的批判,付出代價,「反動」分子的帽子,就此戴在他的頭上了。
殷海光在1960年發表了〈我對於三民主義的看法和建議〉,直言「自從國民黨得勢以來,就把三民主義捧若聖經,自黨員以至於人眾,只許信奉,不許批評」,特別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三民主義「必須以高壓手段餵填鴨,必須拿考績和利祿來作鼓勵」,最後的結果,「不僅禁錮了自己底思想,而且也禁錮了三民主義」。殷海光對孫中山與三民主義的批判,與胡適同聲共調,他得承受的代價,更是自己在台大的教職乃至於生命。
畢竟,國民黨政府及其政治領袖支配君臨中國的正當性的來源,正是建立在這一套「孫中山崇拜」的儀式之上的,正如同「列寧崇拜」在蘇聯的態勢一樣,孫中山或列寧都成為神聖的象徵,是既存政權能夠操掌生殺與奪之權力的泉源。現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六○條猶然規定,「意圖侮辱創立中華民國之孫先生,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污辱其遺像者」,都必須接受法律制裁。一句話,孫中山的「聖人化」,實在是黨國意識形態打造的歷史結果。
台教會秘書長許文堂強調,我們同意新總統所說,新政府將在轉型正義議題成立整體思考的機制,我們主張應從教育課綱及歷史事實方面著手,人民自然容易拋棄「不具正當性」的歷史謬誤。然而長達四個月的交接期,新一屆的立委急於在轉型正義方面力求表現,因而有幾個不同的提案,然而中國國民黨面臨「黨產」歸零的危機感,加上正逢黨主席的選舉,各候選人為凝聚選票呼群保義,不惜激起追隨者不理性的情緒,可能失去轉型成為民主台灣的民主政黨的機會,十分可惜。
民主國家容許有各式各樣的偶像崇拜,唯獨不可以定於一尊的個人崇拜。本會只是將歷史事實呈現,希望終止少數人反民主的訴求。如果我們以為民主自由是台灣的新價值,就應拋棄中國國民黨多年來黨國意識形態的綑綁。
●媒體報導
推動新國會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新聞稿
台灣教授協會
2016年1月15日
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下舉行的馬習會,馬英九向世人宣稱,「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不容許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及台灣獨立。馬習會企圖以虛構的「九二共識」,剝奪台灣人民在國際人權公約與民主憲政體制下決定自己國家未來的權利,並強迫台灣未來民選政府接受自我否定主權的「一個中國原則」。雖然欠缺民主授權的馬英九總統,無權代表台灣人民做出此一宣示,但其發言已傷害台灣,唯有國會作為國民主權的代表可以彌補此一傷害。
即將當選新總統的蔡英文主席已公開表示不排除進行蔡習會,面對中國「九二共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威脅,蔡英文主席就任後將如何處理對中交涉談判,如何捍衛台灣主權?我們將密切觀察,也做必要的準備。為了抵抗馬習會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台灣教授協會與經濟民主連合等二十二個團體發起的「反對『一中原則』,捍衛台灣人民自決權行動」承諾書, 截至1月15日已經獲得125位立法委員候選人的連署。其中包括綠黨與社會民主黨聯盟、自由台灣黨、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大愛憲改聯盟等五黨的全體候選人(總共86位),民主進步黨37位候選人的連署。雖然民進黨不分區候選人只有兩位連署,但民進黨提名的區域候選人中已有過半數連署(34位縣市選區候選人、1位原住民選區候選人),已足以彰顯民進黨絕大多數支持者的心聲。
連署候選人均表示:認同台灣人民對自己的命運與未來享有完全的自決權,當選後將推動立法院決議「台灣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人民對國家的未來享有自決權,立法院不接受馬習會所宣稱的『九二共識』、『一中原則』」。
台灣教授協會與經濟民主連合選後將以此連署為基礎,結合民間與跨黨派的力量,推動國會通過決議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積極捍衛台灣主權與台灣人民自決權。這樣的行動是對蔡英文總統的期許與鞭策,也將是蔡英文總統捍衛台灣主權最堅實的支持與後盾。
- 【 拒絕「一中原則」,捍衛台灣人民自決權 承諾書 】共同發起團體:
台灣教授協會、經濟民主連合、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島國前進、臺左維新、獨立青年陣線、永社、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客社、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公投護台灣聯盟、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台灣勞工陣線 | 新聞稿下載
時間:2016年1月8日(五)上午10時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室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3樓)
主辦單位:台灣教授協會
主持:張信堂 會長
與談:
賴中強 ︱經濟民主連合 召集人
張葉森 ︱台灣北社 社長
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 秘書長
許文堂 ︱台灣教授協會 秘書長
為了抵抗馬習會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台灣教授協會與經濟民主連合等二十二個團體發起的「反對『一中原則』,捍衛台灣人民自決權行動」承諾書(如附),已經獲得七十五位立法委員候選人的連署。其中包括時代力量、綠黨與社會民主黨聯盟、自由台灣黨三黨的全體候選人(總共五十二位),台灣團結聯盟的四位候選人與民主進步黨的十九位候選人。(2016.1.8) | 新聞稿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