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協會舉辦「2024-2025台灣憲政危機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周志宏教授與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張嘉尹教授,於7月17日下午,以「打著民主反民主的國會」為題,分別就民主制度與憲法體制的要素,對現今台灣面臨的民主與憲政危機,從學術角度進行深入討論與分享。
周志宏教授表示,當前世界正面臨威權獨裁國家對民主國家的侵蝕與瓦解,造成民主體制的嚴峻危機。他特別指出,民主不僅是表決,議事過程中雖應少數服從多數,但更需多數尊重少數。這種尊重體現在讓少數意見得以充分表達與互相理性討論;法案議決應遵循「先議後決」原則,而非「不議而決」、「決所不覺」。此外,多數決的適用有其界限,不得違憲侵害基本權利。
周教授進一步闡明,當前台灣所產生的憲政危機,來自於境外敵對勢力的介入及立法院違憲擴權。當境外敵對勢力介入並掌握國會時,將輕易破壞台灣民主。此舉導致立法權獨大,弱化其他權力,破壞五權分立制衡機制。例如,任意刪減或凍結行政院、監察院預算,影響其正常運作;阻撓大法官的任命,癱瘓憲法法庭運作等行為,都使立法院走向「人大化」,成為憲政怪獸。周志宏教授強調,當立法委員淪為境外敵對勢力操控並執行「毀台策略」的魁儡時,罷免即是正當、民主且合憲的自衛手段。
周志宏教授更語重心長地呼籲所有台灣人民:「別被中國買辦用你貢獻的稅收,買掉你的選票,賣掉台灣的民主!更重要的是,罷免要成功,補選更要成功!」
張嘉尹教授指出,自去年以來,國會亂象主要體現在程序與實體兩個層面。立法程序的重大明顯瑕疵,已導致國會性質的根本轉變。在憲法學理上,此程序重大瑕疵原則,足以導致立法無效。會中,張教授列舉了國會多項具重大違憲疑慮的法律,並認為若憲法法庭仍能正常運作,應當宣告新修訂的《憲法訴訟法》違憲,而非如現今般全面癱瘓。他認為,發展至今,憲政體制已瀕臨殘廢,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忠於憲法與國家的反對黨。立法院已演變為僅有表決、絕無實質議事的場域,正從民主化走向獨裁。
針對當前的「憲政僵局」如何解套,張教授認為,由於無法透過倒閣或解散國會來化解,因此「大罷免」與隨後的「補選」便成為一項具功能性的替代選項。此舉旨在阻止中國透過國民黨與民眾黨,瓦解台灣的憲政秩序與自我防衛能力。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薛化元教授指出,發動「大罷免」是民主憲政的防衛機制。罷免雖非憲政常態,但在憲政危機出現之際,它卻成為彌補現行基本制度不足的必要手段。
最後,薛化元會長和與會學者共同呼籲全體公民,於7月26日踴躍前往投票,以行動捍衛台灣民主與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