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協會原訂6月20日(日)舉辦的<新世代台灣精神獎>,承蒙各界來函應徵,至為感謝,然疫情仍然嚴峻,影響本會審查作業,故徵選結果將延期公告,造成不便,敬請海涵,待本活動有最新進展,將立即公告於本會官網與臉書,懇請隨時留意,謝謝。
敬祝 順安
台灣教授協會敬上
本會會員林明德教授,於2021年6月2日與世長辭,享壽90歲。
林明德教授1972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所博士,返台任職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1981-1986借調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擔任系主任與所長,2000年10月退休,並同時獲聘為中研院近代史兼任研究員至2012年7月止。
林明德教授是日本史與中國近現代史的權威,曾出版《近代中日關係史》、《袁世凱與朝鮮》、《日本史》、《日本通史》、《日本近代史》、《日本的社會》.等多本專書,並致力於促進台日之間的學術文化交流,因此2013年12月榮獲由日本政府頒贈的「旭日中綬章」獎項。
林明德教授認為知識分子是社會和時代的眼睛,所以畢生投入學術研究與推動社會改革,同時致力於二二八歷史的史料蒐集整理、受難人的平反、二二八歷史教育的推廣活動。林明德教授擁有一份摯愛台灣的情懷,長期為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做出許多貢獻與努力,而今與世長辭,我們心中無比哀痛,謹以有限文字,表達無限懷念,感謝林明德教授為台灣的付出。
今日上午(6月1日),朱學恒氏在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之大門擺放治喪花籃,書寫羞辱防疫團隊文字,更在其臉書沾沾自喜。在此全民抗疫的國難之時,此等惡行不但破壞團結、侮辱公署,更傷害了第一線抗疫人員的感情,尤其令人憤慨。
針對朱學恆氏詛咒公僕的跳梁劣行,本會在此嚴厲的譴責,並呼籲各界給予陳時中指揮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仁與所有抗疫醫護,最大的支持與敬意。
迄去年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台灣在陳部長與疫情中心的努力下,維持了長時間的正常生活。雖然迎來武漢肺炎變種病毒的新一波挑戰,但從近日的確診數據來看,疫情稍有趨緩,但境外勢力的以疫謀統及國內有心者的造謠人禍,反而變本加厲。
「同島一命,禍福與共」,台灣教授協會衷心期盼政府與人民繼續團結抗疫,佔據公共媒體資源的名嘴及政治人物能自我克制、收斂政治口水。切勿在此抗疫之關鍵時刻,甘為分裂社會、製造混亂的全民公敵。
【自由時報】朱學恆送喪禮花籃給CDC 引發眾怒:改當殯葬業?
力拼近日三讀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以企業主動出資方式,搭配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挹注,與學界合作研發及人才培育,欲借重國立大學教學研究能量,提升產業競爭力。
依此草案,國立大學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建構創新產學合作模式,結合企業資金、業師與研究人員,創造與學界交流、知識擴散與技術移轉契機,本值肯定,然大幅鬆綁大學法、學位授予法、教師法、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政府採購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及公務員服務法等相關法律,形同創造法外之地,校中有校,校長與企業指派之少數代表,即可毀棄現行大學層級與平行治理機制,恐使大學之公共性蕩然無存,造成教育資源之不當排擠,而攸關該研究學院教職員生權利義務之配套與清算處理規範,付之闕如,接近空白授權。
綜觀此草案,未知未來實際效益,已先葬送大學之法律與制度拘束,而治理內涵空洞,尤令有識者擔憂。
台灣教授協會呼籲,對此產創條例草案,應有更周全與細膩討論,重新召開公聽會求取各方共識,找尋兼顧公共利益、大學任務與產業發展之最大公約數與最適組合。
在台灣面對規劃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關鍵時刻,建請政府切莫急於此刻輕率立法,以免造成難以彌補之後果。
相關連署網址:(經濟民主連合、臺灣學生聯合會發起)點我前往
日前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等人,在美中高層會談時竟妄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警告美國「不可以干涉中國內政、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
針對中國悖離事實、違反國際現實的狂言謬論,台灣教授協會等多個本土社團、青年團體今(29)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強烈抗議、嚴正駁斥,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許文堂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像民主制度和獨裁極權並不相同,這是不證自明的事情。多虧了這個肆虐全球的疫情,讓全世界各國都看清楚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值得驕傲,幸福、和平、安全的國家,而我們有決心捍衛自己的國家!」
主辦單位:
亞太自由婦女協會、福和會、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台灣民主永續平台
台灣教授協會今(6日)舉行莊萬壽教授之<新世代台灣精神獎>設立簽約儀式,每年將選出一名得獎者,表彰對發揚台灣主體性有貢獻的新世代青年,以此傳承台灣精神,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監察委員賴振昌、台灣國家聯盟主席吳樹民等人應邀出席見證。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許文堂表示,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受邀出席228紀念活動並致詞,引起台派團體不滿,對此,20年前即開始推動設立台灣研究所、致力於本土教育的莊萬壽教授,一口氣捐贈100萬獎金給本會,希望表彰對發揚台灣主體性有貢獻的新世代青年,繼續傳承台灣精神。
台灣民主運動崛起後,莊萬壽教授認為學術生涯的命題,緊繫在台灣民主運動的脈動,因此致力於傳播本土教育與宣台灣主體性,90年代,是全台學府中最早全力推動台灣文化教育與研究的教育者,並發起編撰《台灣文化事》,先後創設台師大台文研究所及長榮台灣研究所,為建立「台灣學」,貢獻卓著。
莊萬壽教授說,設立<新世代台灣精神獎>,是為了鼓勵對台灣主體性人文社會思想,有公共論述能力與表現的工作者;或是能為台灣主體性文化以具體行動表現者,以此建構並傳承台灣精神。
去年六月,高雄市民以近94萬選票成功罷韓,成就台灣民主實踐典範。然而,此次由罷捷團體與國民黨主導的黃捷罷免案,卻是完全違背民主精神的政治操作,我們呼籲鳳山市民2月6日(週六)務必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抵制惡意的報復性罷免。
罷免黃捷案,從來都不是對該議員適任與否的投票,而只是利用體制漏洞進行的「罷韓延長賽」,對於民主體制毫無建樹而有損害。罷免的制度設計,本為節制失控或有重大政治瑕疵的行政首長,在歐美的民主體制中,罷免權之行使,更是多只侷限於行政首長。由有甚者,現行罷免地方民代的設計,存在極為重大的制度漏洞,如果國民黨在所有該黨單獨掌握超過25%選票的選區,遍地烽火動員罷免,將可利用此一漏洞大舉膨脹地方議會席次。地方議員的選制本具有保障小黨的空間,但國民黨對於地方議員罷免制度的惡意操作,將會全面壓縮獨派小黨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