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蕃薯到海翁:台灣主權議題的脈絡與實務操作
【時間】
10月14日、10月28日、11月11日、11月25日、12月09日、12月23日
每週六早上09:00-12:00 / 下午13:30-16:30(共十二堂課)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25巷15號(台灣教授協會)
【主辦】台灣教授協會、民主維新協會
【對象】對於台灣認同、國家正常化擁有熱情的青年
【名額】30人
【活動費用】12堂課1,800元
【報名表單】https://goo.gl/cQqBce
【注意事項】主辦單位保留異動活動內容之權利
【為顧及課程訓練完整性,請全程參與講座以及實作】
【課程簡介】
講座分別從歷史、國際政治、法律、和經濟的觀點切入,講述台灣主權的脈絡、實務的操作及未來突破的契機。
實作則是由講師們帶領夥伴分析文件、寫作、論述。包含入聯實作、廣大興案、國際組織實務(漁業實體 & WTO個別關稅領域)等等。以及教授學者組成的 Panel review,於最後一堂課驗收成果,請老師們提供意見。
講師陣容:陳儀深老師、吳叡人老師、宋承恩老師、吳啓禎老師、賴怡忠老師、高仁山老師、薛化元老師、徐偉群老師、吳介民老師、林敏聰老師。
【系列課程的初衷】– 主權地位的第二軌外交(track II diplomacy)
世大運成功落幕,台灣人切身體驗了國際參與的好滋味,但也更直接地感受到在國際場合上,國家地位和主權立場的模糊;仔細想想,在台灣、中華台北和中華民國的混淆當中,除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主張之外,我們對國家的主權和國際地位有多少了解?又該如何向世界說明台灣的處境和未來的願景。
外交上,當有權利義務和契約關係的政府代表無能為力時,作為民主國家發展的重要角色的公民社會,應有彈性的透過非官方的形式,以開放樂觀、利他的態度,進行第二軌外交(過去中國國民黨也曾鼓吹第二軌外交,但並不符合由公民社會出發的必要條件,組織與政府間仍有契約和權利義務的關係。)
台灣在國際上的困境,顯示出第二軌外交的重要性。僅管國內非政府組織和國際志工的國際參與十分熱絡,但甚少在國家地位和主權的議題上著墨;台灣教授協會與民主維新協會,希望搭起國際參與和主權議題的橋樑,透過講座與實作的學習,降低知識門檻並建立完整的論述基礎,以此加強公民外交的戰鬥力。
青年組織工作坊--我要跟社團一起活下去!
時間:9 月 23 日 (六)~9 月 24 日 (日)兩天一夜
地點:中興大學應用科技大樓二樓242教室
主辦:獨立青年陣線 (IYF)、台灣教授協會
協辦:台灣中社
課程安排:http://imgur.com/a/Wk6MF
報名費用:1000元(含課程、餐費、住宿,錄取後會用email通知匯款,請密切注意!)
報名表單:https://goo.gl/qxmZrs
「為什麼,他的社團都不會倒?」
每次大型社運浪潮過後,校園中總是冒出不少新的學運社團。從野草莓學運、反媒體壟斷到太陽花學運--有些社團倒了,有些活了下來。有人乾脆放棄社團,選擇熱血衝場。有人努力支撐,今年又要延畢。可能因為你要打工,可能因為他要期末,選擇沒有對錯,但最後都成為社團的傷痛。
「有些問題,應該是有辦法解決的!」
獨青認為,這些問題,不是只有你遇到。他們是集體的困境,不能單純透過個人的努力來解決。既然問題其實是在集體的情境下產生的,也需要集體地解決。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次的工作坊,集結許多行動者的組織經驗,提供工具,思考,以及回答任何你想知道的組織問題,希望為社團打拼的你可以一起參與。讓我們跟社團一起活下去。
議程:https://goo.gl/8h5WGG
影音線上看
致詞:副會長林佳和、召集人石豐宇
國土規劃篇➾
引言:張勝雄
與談:魏健宏、林祥生
討論及分享
產業科技篇➾
致詞:會長林秀幸、引言:陳彥升
與談:李宇欣、濮大威
討論及分享
城鄉發展篇➾
引言:高仁山
與談:陶治中、黃荻昌
討論及分享
社會經濟篇➾
引言:石豐宇
與談:廖俊雄、褚志鵬、李俊賢
討論及分享
主辦:台灣教授協會
時間:2017年8月19日(六)9:50 – 16:00(9:00報到)
地 點:文化大學大新館圓形演講廳(二)(台北市延平南路127號B1)
頃聞執政黨刻已通過前瞻計畫4年4200億預算,其中關於軌道部分社會反應意見分歧。
為落實後續計畫執行面之監督,期許計畫效益能提升與促進台灣國家之健全發展
台灣教授協會本於知識份子監督施政之職責,擬廣邀國內軌道運輸專家,共同參與座談會,以提供政府施政建言。
【講座系列】「旅日」作為政治空間:在日台獨運動史及台日共同新想像
時間:2017 年 09 月 01 日 (五)晚上七點
地點:台灣教授協會(台北市臨沂街 25 巷 15 號)忠孝新生捷運站 2 號出口後直行,臨沂街 25 巷右轉
主辦:台灣教授協會、民主維新
台灣作為一個共同體,似乎總有一部分的自主性是被分散出界限的。冷戰體制也好、上海公報體制也好、美國西太平洋安保體制也好,這些外掛於台灣的架構,似乎都是在規訓我們的政治空間。
從林獻堂到史明,從王育德到許世楷,數個世代的旅日台灣人的政治行動,以及他們對家國的想像,在日本這塊土地上,延續並同時拓展了台灣的政治選項。
日本作為前殖民政權、作為東亞經濟發展的標準模式、作為戰後東亞較有政治自由的土地,旅日台灣人是如何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為台灣的異議人士提供協助,而在民主化之後,這些組織又是如何被政權接納?
看清亞洲局勢重組,佈建台灣生存空間
聲明稿
台灣教授協會
2017年7月21日
台灣與巴拿馬斷交後,國人普遍擔憂是否出現「雪崩式斷交」,這也是台灣在國際上如何不「被消失」必須嚴正以待的命題。中國從「兩岸」到「國際」對台灣懷柔和恐嚇交替的手腕從未止歇,甚至有再下一城之勢。台灣政府一昧低調求全,企求對方善意回應維持雙邊和平的策略顯然是錯誤期待。一方面,中國有其自我內政和外交的政治進程,台海和平不是對方主要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台灣內部在憲法結構和政黨生態上,也處於傾斜一中的危機當中。現有的憲政漏洞給予傾中操作的空間,繼續「維持現狀」,恰恰進入前進一中的制度性軌道和依賴路徑。政府在內政與外交如不予以突破,恐怕錯失歷史契機,將自己鎖死於一中架構,不僅無法維持現狀,甚至陷台灣於無法修復的險境。
國際情勢尤難全然操之在我,必須給予最大專注和警戒,把握地緣政治機會,主動介入外交與軍事動態,建構有利於台灣的國際佈局。並釐清東亞局勢敵友關係,與變化中的亞洲陣營重組,才能有效建立台灣的國際屏障。尤其要有國際角色成之在我的決心,等待與被決定,終將走向災難。
近期亞洲局勢中,中國於南海佈建人工島和軍事基地,挑起區域緊張。美國以航行自由、軍事保護為名持續介入。兩架美B-1B轟炸機飛越東海和南海敏感地帶,對中示警意味濃厚。中國西南邊區,除緬甸、越南領土爭議,中印邊境於近期發生兩國軍隊對峙衝突,印度更與日本合推自由走廊,制約中國一帶一路之意明顯;而東北亞緊張情勢持續增高,除中日韓東海爭議是區域衝突的警戒區,美國亦拉高北韓問題的層級和緊急性。美大學生遭虐死一案,更讓美國對北韓開戰的可能性大增。然而亞洲看似分歧的緊張局勢,卻都指向同一個壓力源:中國。
遲遲未見中國疏通北韓問題,川普總統矛頭轉向中國,意指中國刻意持續北韓問題模糊南海焦點。美若發動朝鮮戰爭幾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既可消除中國的緩衝屏障又可對中展現軍事實力。其近期表決通過2017年度國防授權法,恢復美國軍艦定期停靠台灣港口慣例等,均顯示佈建戰局一觸即發的痕跡。台灣作為亞洲衝突的前緣地帶,必須提高警戒戰局發生,以期善用局勢,朝向有利我方的佈局。
戰爭行動決定戰後的局勢,若不能免於朝鮮半島一戰,台灣必須看清自己在東亞的關鍵位置,扮演美日韓聯盟南方的補給基地並進而掌控日本海運的生命線。這個天險位置能將中國的勢力困在第一島鏈之內,保住美國與其盟友在亞洲的利益。
也因此台灣的戰略位置實為我外交談判的重要籌碼;透過與日本在歷史上的特殊友誼,日本又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關係,台灣必須自我彰顯為美日台同盟不可或缺的一員。在面對中國不斷對台幾近割喉的局勢下,這是台灣必須做出的抉擇和行動。
由此觀之,近日日本官房長官對行政院林全院長所傳達,希望台灣加入日本主導的TPP-11之議,實為台灣促成美日台東亞聯盟成型必須踏出的第一步;我們呼籲,台灣政府必須準確判斷國際情勢,籌組團隊,取得機先,提出有利我方的條件與要求,才能把握這個區域與歷史的契機,將台灣的國格及國際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明確化。
在此國際賽局的結構中,我國外交策略必須考慮地緣政治裡對日聯盟的「優先性」,進行外交博弈,才能凸顯我國在國際空間的「價值性」。「優先性」並非曲意跟隨,而是洞燭機先找出最有利台灣的空間結構,主動施力結構。並透過公民外交與經貿合作,和相同處境具危機意識之中國周邊國家建立最堅實的盟友關係。如此,才是台灣擺脫中國鎖喉的「優先佈局」,為有朝一日要求美日等盟友支持台灣正名與制憲的前瞻戰略!
看清亞洲局勢重組,佈建台灣生存空間
聲明稿
台灣教授協會
2017年7月21日
台灣與巴拿馬斷交後,國人普遍擔憂是否出現「雪崩式斷交」,這也是台灣在國際上如何不「被消失」必須嚴正以待的命題。中國從「兩岸」到「國際」對台灣懷柔和恐嚇交替的手腕從未止歇,甚至有再下一城之勢。台灣政府一昧低調求全,企求對方善意回應維持雙邊和平的策略顯然是錯誤期待。一方面,中國有其自我內政和外交的政治進程,台海和平不是對方主要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台灣內部在憲法結構和政黨生態上,也處於傾斜一中的危機當中。現有的憲政漏洞給予傾中操作的空間,繼續「維持現狀」,恰恰進入前進一中的制度性軌道和依賴路徑。政府在內政與外交如不予以突破,恐怕錯失歷史契機,將自己鎖死於一中架構,不僅無法維持現狀,甚至陷台灣於無法修復的險境。
國際情勢尤難全然操之在我,必須給予最大專注和警戒,把握地緣政治機會,主動介入外交與軍事動態,建構有利於台灣的國際佈局。並釐清東亞局勢敵友關係,與變化中的亞洲陣營重組,才能有效建立台灣的國際屏障。尤其要有國際角色成之在我的決心,等待與被決定,終將走向災難。
近期亞洲局勢中,中國於南海佈建人工島和軍事基地,挑起區域緊張。美國以航行自由、軍事保護為名持續介入。兩架美B-1B轟炸機飛越東海和南海敏感地帶,對中示警意味濃厚。中國西南邊區,除緬甸、越南領土爭議,中印邊境於近期發生兩國軍隊對峙衝突,印度更與日本合推自由走廊,制約中國一帶一路之意明顯;而東北亞緊張情勢持續增高,除中日韓東海爭議是區域衝突的警戒區,美國亦拉高北韓問題的層級和緊急性。美大學生遭虐死一案,更讓美國對北韓開戰的可能性大增。然而亞洲看似分歧的緊張局勢,卻都指向同一個壓力源:中國。
遲遲未見中國疏通北韓問題,川普總統矛頭轉向中國,意指中國刻意持續北韓問題模糊南海焦點。美若發動朝鮮戰爭幾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既可消除中國的緩衝屏障又可對中展現軍事實力。其近期表決通過2017年度國防授權法,恢復美國軍艦定期停靠台灣港口慣例等,均顯示佈建戰局一觸即發的痕跡。台灣作為亞洲衝突的前緣地帶,必須提高警戒戰局發生,以期善用局勢,朝向有利我方的佈局。
戰爭行動決定戰後的局勢,若不能免於朝鮮半島一戰,台灣必須看清自己在東亞的關鍵位置,扮演美日韓聯盟南方的補給基地並進而掌控日本海運的生命線。這個天險位置能將中國的勢力困在第一島鏈之內,保住美國與其盟友在亞洲的利益。
也因此台灣的戰略位置實為我外交談判的重要籌碼;透過與日本在歷史上的特殊友誼,日本又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關係,台灣必須自我彰顯為美日台同盟不可或缺的一員。在面對中國不斷對台幾近割喉的局勢下,這是台灣必須做出的抉擇和行動。
由此觀之,近日日本官房長官對行政院林全院長所傳達,希望台灣加入日本主導的TPP-11之議,實為台灣促成美日台東亞聯盟成型必須踏出的第一步;我們呼籲,台灣政府必須準確判斷國際情勢,籌組團隊,取得機先,提出有利我方的條件與要求,才能把握這個區域與歷史的契機,將台灣的國格及國際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明確化。
在此國際賽局的結構中,我國外交策略必須考慮地緣政治裡對日聯盟的「優先性」,進行外交博弈,才能凸顯我國在國際空間的「價值性」。「優先性」並非曲意跟隨,而是洞燭機先找出最有利台灣的空間結構,主動施力結構。並透過公民外交與經貿合作,和相同處境具危機意識之中國周邊國家建立最堅實的盟友關係。如此,才是台灣擺脫中國鎖喉的「優先佈局」,為有朝一日要求美日等盟友支持台灣正名與制憲的前瞻戰略!
台灣戰略軸線的翻轉與行動:WHA和李明哲案敲擊的醒鐘
記者會
時間:2017年6月3日(六)上午 10: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民進黨政府上任之後,中國一一收回過去八年代理人政權下才有的對台紅利:阻撓台灣參與WHA。接著,又對李明哲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步步進逼測試台灣維持主權獨立的能耐,來決定下一步勒緊台灣咽喉的力道。這些事件不是單一事件,有其內部邏輯。換言之,中國把台灣變成他的一部分的初衷從來沒有改變。當中國收服台灣的agenda 被太陽花運動改變,民進黨上台讓中國對台策略從懷柔改成暴力威脅不是意外,而是必然。因此不管是WHA或是李明哲事件都不會是最後一件,而是為未來的台灣中國關係拉開序幕。因此,這兩個事件反而成為敲醒台灣民心的巨大鐘聲…..
台灣政府不該逃避面對這個自始至終存在的台中關係的冰山與暗礁,我們邀請了國際法,政治,經濟和法律專家,解析這一連串表象事件下的真實邏輯與其相互的勾連,會不會成為勒緊台灣脖子的鉸鏈。我們也邀請了時代力量的執行黨主席以政黨的角色和位置,勾勒一個更貼近台中關係真實性的台灣行動綱領。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將解析陸委會一路以來不斷游移的自我定調的矛盾。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將解析陸委會一路以來不斷游移的自我定調的矛盾。
頼中強律師將談論中國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對台灣未來的衝擊。
政治學者吳叡人將談論台灣與中國新局中,台灣在地緣政治的戰略軸線的翻轉,及其可能性。
黃國昌委員將以政黨的立場替國家提出可能的行動綱領,不僅抵抗中國對台灣主權的蠶食鯨吞,以及朝向更具有主體性的主權建構。
主持:林秀幸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與談來賓:
宋承恩 – 牛津大學國際法博士候選人
頼中強 – 經濟民主連合總召集人
吳叡人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仁山 – 台灣教授協會社經組召集人、北北新巢協會理事
陳惠敏 – 時代力量秘書長
●媒體報導
網路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2q9-DpVDD9Q
【呼籲片】李明哲案 學者:政府要宣示主權-蘋果即時(含影音)
吳叡人籲小英: 聲援李明哲 請比照宣傳前瞻計畫-新頭殼
李明哲案 學者:陸釋3層訊息-中央廣播電臺
李明哲案啟示 賴中強:遠離中國是台灣唯一生存之道-MMS新聞
救李明哲被批不及前瞻宣傳 府:救李沒有低調跟高調差別-工商時報
臺灣有獨派學者憂心中國大陸意圖對赴中臺灣人“國民化”-自由亞洲電台
臺灣有獨派學者憂心中國大陸意圖對赴中臺灣人“國民化”-海外之音(影音)
駁小英不與中對抗說 吳叡人:台灣須突圍 積極宣示主權-民報
獨派台教會記者會 台灣政府要正面反擊中國-全球華人聯盟
線上報名- https://goo.gl/lsSI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