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下簡稱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失言風波,危及促轉會的正當性,不僅引起前威權政體的執行者國民黨的反撲,也引起大眾對轉型正義施行方式的疑義。
這樣的發展,除了暴露出執政黨當初對促轉會委員提名考慮欠周之外,也彰顯出台灣社會對轉型正義的認識不清,導致人事問題危及組織存續,甚至動搖公民對民主進程的信心。
轉型正義是跨世代的工程,超越短暫的權力分配,需要台灣每一代人的努力方能奠下百年基礎。我們要讓公民大眾知道,轉型正義不只是清理過去,還要說明,清理過去與社群未來有何關係。透過對過去的清理和反省,著眼的是未來的民主基礎。因此,轉型正義自始自終訴求的對象,都是社群全體。不管是取信於大眾,清理舊業,或是奠定未來民主根基。而轉型正義也絕不侷限於某一代人的專利,跨越歷史的續造讓它得以成為共同體的集體基業。
這也是為何轉型正義的實踐必須由國家來保障,由社會各界共同合作與執行。而社群的「過去」到「未來」的銜接,就是轉型正義從證據到政治的意義所在。我們沒有做不做的選項,只有如何做的考量。
在此民心受到中國威權威脅利誘,國民黨藉機混淆視聽,逃避面對歷史的時刻。執政者該檢討的只有不夠支持,未來只有更支持,進行公民教育,永續轉型正義。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