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bmaster
台灣教授協會33歲生日快樂
2023-10-25
作者:陳婉真
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台灣教授協會陳俐甫會長送給我一張感恩餐會的邀請函,並說今年是台教會成立33周年了。
好快,回想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彷彿還是不久前的事,竟然已經是33年前的事了。
近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下簡稱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失言風波,危及促轉會的正當性,不僅引起前威權政體的執行者國民黨的反撲,也引起大眾對轉型正義施行方式的疑義。
這樣的發展,除了暴露出執政黨當初對促轉會委員提名考慮欠周之外,也彰顯出台灣社會對轉型正義的認識不清,導致人事問題危及組織存續,甚至動搖公民對民主進程的信心。
轉型正義是跨世代的工程,超越短暫的權力分配,需要台灣每一代人的努力方能奠下百年基礎。我們要讓公民大眾知道,轉型正義不只是清理過去,還要說明,清理過去與社群未來有何關係。透過對過去的清理和反省,著眼的是未來的民主基礎。因此,轉型正義自始自終訴求的對象,都是社群全體。不管是取信於大眾,清理舊業,或是奠定未來民主根基。而轉型正義也絕不侷限於某一代人的專利,跨越歷史的續造讓它得以成為共同體的集體基業。
這也是為何轉型正義的實踐必須由國家來保障,由社會各界共同合作與執行。而社群的「過去」到「未來」的銜接,就是轉型正義從證據到政治的意義所在。我們沒有做不做的選項,只有如何做的考量。
在此民心受到中國威權威脅利誘,國民黨藉機混淆視聽,逃避面對歷史的時刻。執政者該檢討的只有不夠支持,未來只有更支持,進行公民教育,永續轉型正義。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9月18日
「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 – 2018年經濟研討會
【主辦】李登輝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
【時間】2018年10月27日(六)、28日(日)
早上10 時至下午5 時(週日至3時30分)
【地點】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
(近東門站 2 號出口,步行約 8 分鐘)
【報名】費用 免費(日前繳費者會進行退費)
【線上報名】https://goo.gl/forms/mPz5yHL40dcLg5Ps1
【說明】
近年來,台灣投資率呈下滑趨勢,2016年更降至20.9%,居四小龍之末。賴清德院長上台後,即積極盤點投資者所遇到的資金管道受限、國際化人才不足、投資標的缺乏、企業數位轉型緩慢、投資研發誘因不夠、法規制度未活化等問題,並嘗試以「5加2產業創新計畫」、「能源轉型供電穩定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促進國內外業者的投資動能。
為加速政策的推動,帶動台灣經濟的發展,李登輝基金會與台灣教授協會將舉辦2018年經濟研討會,並以「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為主題,聚集各方學者專家與產業代表,從探討全球及亞太經貿發展趨勢開始,尋找擴大並加速投資台灣的契機;其次將深究金融創新與財政改革,活化台灣內部的財經動能;接著則將就產業創新、科技發展、青年創業等議題,討論如何使創新成為台灣發展的DNA;最後則將研討政策設計思維的改革,和永續發展經濟環境的建構,以促進產業蓬勃發展之政策及法規鬆綁。
敬邀各界參與討論,共同集思廣益,協助推動經濟及產業發展,為創造更具活力的台灣而努力!
§第一日§
├開幕致詞┤李登輝(前總統、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專題演講┤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 場次一 ┤《座談》投資、創新、活力台灣
《主持人》
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與談人》
吳榮義(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曹添旺(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陳博志(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
王塗發(點鑽整合行銷董事長)
├場次二 ┤《議題研討》開源引流 疏通財政活水
《主持人》
黃天麟(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名譽會長、前國策顧問)
《報告人:
陳錦稷(台灣金控獨立董事)
《與談人》
劉奕成(LINE Financial籌備處負責人)
臧正運(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顧立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場次三 ┤《議題研討》點燃創新 開創產業契機
《主持人》
林秀幸(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報告人》
高仁山(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
《與談人》
邱星崴(耕山農創(股)公司負責人)
林大涵(貝殼放大(股)公司執行長)
陳彥升(晉陞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宛如(立法委員)
§第二日§
├場次四 ┤《議題研討》轉危為安 改革政策思維
《主持人》
林向愷(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報告人》
藍弋丰(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
《與談人》
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林敏聰(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
賴中強(恒達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圓桌論壇 ┤
《主持人》
劉泰英(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
《與談人》
吳榮義、黃天麟、高仁山、王塗發
林敏聰、吳啟禎、賴中強、林向愷
├閉幕致詞┤李登輝(前總統、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後殖民?冷戰?霸權陰影?還是共享民主政體?台日韓是朋友還是敵人?除了我們在歷史課熟知的台日韓之間複雜難解的關係之外,當代的青年們開創出三個國家新的交流腳本。不管是台灣的獨立書店,文青咖啡屋,日本漫畫,韓劇,影音創作,youtuber還是地方新創產業….,三個國家生氣盎然的創造力來自於民主自由的土壤,但是歷史陰影卻又不時攪動互相之間的外交和國內政治。他們在當代需要面對共同的議題:比鄰中國的鴨霸,卻分別內捲於歷史的盤根錯節。三個國家如何在民主,人權與自由創作的共同土壤上,像大樹群的群居生態,地面之下進行根部的訊息溝通,往天空望去,是枝椏的互敬互助。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群聚三國不同世代各個領域學者,進行一場跨世紀的對談。
【活動內容】
台灣,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的過去,繫於東亞的地緣政治和各國自身的發展路徑,包括殖民與被殖民,戰爭與戰敗,以及其後的冷戰格局。然而,面對中國帝國的興起和霸權輸出,三個國家必須體認到,不管過去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處境如何影響我們個別的命運,我們現在最應該珍視的共識,就是對民主自由的信念和人權立國的堅持。只有在這樣的共同地基上,我們才可以找到解開過去的鑰匙,打開未來的大門。
在這個東亞秩序重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僅要有當代國際關係的思維,還要理解歷史留給這三個國家的資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除了瞬息萬變的國際體系之外,還有具社會厚度的交流和歷史深度的相知。這些是未來三個國家合作,共同面對帝國霸權時必須面對的深刻課題。
一、「日台、台日」論壇
(1) 講者:
「台日組」:
羅福全(前駐日大使)、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
劉夏如(玉山社主編、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兼任講師)、
陳威志(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王俊硯(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大學部畢)
「日台組」:
傅琪貽(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教授)、
上水流久彥(日本廣島大學准教授)、
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栖來光(作家、知名部落客「台北歲時記」版主)
(2) 概要:
日本戰敗後,中華民國體制遷佔台灣,冷戰格局下,老一輩知日知台派在檯面上不得已以「日華關係」為名經營。無法以台灣之名建國,台灣人始終沒有機會主體性地清算殖民時代的歷史遺緒,在戰後補償議題上更失去應有的話語權。這是日語世代被指控「親日/右翼」的結構背景。隨著台灣的民主化與主體性的彰顯,「日台關係」比重已凌駕日華關係。但「台灣」的重新登場,伴隨著許多定義上的曖昧和定位的困難,有待新世代透過視野的擴大努力充實之。本論壇邀請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除了未完成的歷史正義問題之外,針對學生運動、反核環保、性別平權、地方創生等新時代課題進行交流,提供未來台日關係的新面向與新動力。
二、「韓台、台韓」論壇
(1) 講者:
「台韓組」:
葉乾坤(前駐韓大使館文化參事)、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王韻珊(作家、知名部落客「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版主)
「韓台組」:
金潤泰(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
王恩美(臺師大東亞學系副教授)、
金俊植(台大社會所在學,首爾大學中文系畢)、
水野俊平(日本北海商科大學教授)
(2) 概要:
台韓兩國曾經是東亞最堅強的反共盟邦,但是共產體制解體冷戰結束後,各自的國家目標與發展方向卻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南韓以結交中國作為牽制北韓的利器,在1992年與台灣斷交,和北京建交。從此,兩國的國家安全與利益幾乎背道而馳,甚至漸行漸遠。南韓對中國的「事大」,讓台灣人很不能理解;同時,南韓人民也普遍對台灣人的「親日」感到不可思議。
台灣對韓國有著愛恨情仇,中生代以上「反韓」居多,年輕世代則因韓流在2000年興起而普遍「哈韓」。然而,由於南韓媒體唯北京的眼色是尚,極少報導台灣新聞,造成兩國資訊交流的嚴重「不對等」,以及年輕世代交流的障礙。但是「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仍是我們共通的語言。
期待透過台韓兩國學有專精、相知國情的老中青三代學者,廣泛而深入討論,尋求問題的癥結與解決之道,進而共創兩國友善進取的關係。
三、東亞圓桌會議
(1) 台灣專精於亞洲地緣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學者,在台日韓各個論壇發表之後,以台灣為主體,對未來可能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交流,就位置的選擇和交流型態與動力,進行意見交鋒,以挖深歷史厚度和政治與社會動力結合,進行具有社會根基的國際關係經營與發展。
(2) 出席者: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志德(《端傳媒》主編,資深媒體人)、
福田惠介(《東洋經濟週刊》編集委員)
「台灣教授協會」特別舉辦這場「台日韓」跨世代論壇,為未來的東亞新秩序的國際合作,預作準備。開啟社會,歷史和文化的深層對話。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7月26日
本會嚴厲譴責東亞奧會(EAOC)臨時理事會撤銷台中市2019年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之承辦權,東亞奧會背棄與台中市政府締結之舉辦城市契約,原因竟來自於中國政府不滿台灣民間推動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嚴重侵害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違反奧林匹克憲章,在世界運動史記下最醜陋與黑暗的一筆。
1894年的巴黎,由法國男爵古柏丁所倡議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始即標榜運動與政治分離原則。東亞奧會是國際奧會(IOC)依奧林匹克憲章第3條第2項所承認之洲際層次的國家奧會聯合組織,東亞奧會必須遵守憲章,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一份子,憲章前言之奧林匹克主義基本原則的第5點,講得非常清楚:對於國家或個人,施予任何形式來自於種族、宗教、政治、性別或其他理由的歧視,都與奧林匹克主義不相容。憲章第27條第6項復規定,國家奧會應保有其自主性,必須戮力抵擋來自於包括政治、法律、宗教或經濟上,足以阻礙其遵守憲章之壓力。台中市的喪失舉辦權,在沒有任何違背舉辦城市契約暨東亞奧會規章之情形下,完全來自中國政府的指揮中國奧會,赤裸的本於政治理由之歧視,再三違反奧林匹克憲章,本會呼籲,國際奧會應積極介入處理,糾正東亞奧會,恢復台中市之舉辦權。
奧林匹克憲章第30條明文,憲章中的國家,係指一獨立的、由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國家,而國家奧會之名稱,必須符合其領土範圍與國家之傳統,即便該條同時明定,國家奧會名稱,必須得到國際奧會執委會的批准。台灣民間所發起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不受政治干預與介入之自主行動,目標在於凝聚台灣社會的共識,不再屈辱於荒誕、無尊嚴又脫離法律與政治現實的Chinese Taipei名號,台灣的國家性,必須要有相符的國名,乃至於相符的國家奧會名稱。奧林匹克憲章所言之符合領土範圍與歷史傳統名稱,無疑的,在這塊土地上,它就是台灣,不叫台北,更非中國的台北,即便國際奧會執委會的權力結構,使這項真正符合奧林匹克憲章的作法難以一時實現,雖然,以台灣為名的國家,仍在國際社會所共認之路途上辛苦前進,努力排除萬難而建構中,但這些行動,都無涉當前台中市的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沒有牴觸任何不論是東亞奧會或國際奧會的規章憲章,如此來自於政治干預、由中國政府指揮中國奧會所犯下之蠻橫與錯誤,徒使奧林匹克精神蒙羞,嚴重傷害奧林匹克運動。
本會呼籲,台灣社會各方應團結一致,自立自強,訴求國際社會的聲援,力倡落實奧林匹克憲章,維護奧林匹克運動,支持台中市政府可能採取的法律行動,同時繼續努力,推動正名,維護台灣的尊嚴。
重建大學自治,捍衛校園民主,強化公共監督
台灣教授協會對於教育部不予聘任管中閔為台灣大學校長之聲明
台灣教授協會
2018年5月1日
針對台灣大學校長遴選風波,教育部於日前認管中閔參選過程中未揭露擔任台灣大獨董、薪酬委員及審計委員等職之重要資訊,台灣大副董蔡明興復擔任校長遴選委員,有經濟和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之適法疑慮,對其他候選人不公,明顯違背學術誠信,駁回遴選委員會決定,不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一事,社會沸騰,爭執不斷,許多堅持教育部只能接受遴選結果、管中閔必須上任、否則只是傷害大學自治、淪為國家黑手深入校園之論調,本會以為嚴重混淆視聽,既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成台灣高等教育走向良善治理、建立正確大學自治之障礙。
台灣教授協會呼籲:
一、勿再以捍衛大學自治之名,掩飾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重要資訊未予揭露、校務會議代表與遴選委員因蒙蔽而難以決斷、利益糾葛衝突遭隱匿等嚴重影響程序公正與集體意志形成的事實。
二、請台大師生本於良知與公正,重啟合法正當之遴選程序,記取教訓,重為表率,切勿容任違法且妨害程序正義之決定就地合法,扭曲民主價值,使校長遴選淪為黑箱,徒然踐踏大學自治。
三、教育部應秉持大學法精神與要求,尊重大學自主權限的行使,但亦須嚴守法律課予之合法性與適當性監督責任及界限,防堵類似瑕疵問題再現,建構憲法所期許真正大學自治的制度典範。
四、因應台灣中國敵對又頻繁交流之特殊狀態,教育部責無旁貸,應建立高等教育人員赴中學術交往的適當程序及模式,於維護台灣國家安全暨社會融合前提目標下,堅持公開、透明與尊嚴。
五、大學教授合法與違法兼職、違反學術倫理之掛名文化及抄襲弊端、高等教育與商業界適切但維護自主之合作模式、大學公共監督暨良善治理的建立與實踐,台大校長遴選案應為改革契機。
台大校長遴選,教育部不予聘任管中閔,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重建與捍衛大學自治與公共監理的開始。教育部必須負起責任,台大師生也責無旁貸,任何繼續扭曲與掩飾真相,只想保送管先生上壘的痛陳與行動,都只是再度敲響大學自治的喪鐘。請作為台灣最高學府,不論在學術研究與教學、乃至於校園民主推動上都引領風騷的台大,做出真正實踐大學自治的示範,重現大學作為民主、透明、公正、人權、公共性與良善治理之所在。
題目:「一帶一路」因應策略 座談會
時間:2018年5月26日(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
說明: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兼具經濟與國防的雙重戰略,中國利用投資以提升與歐亞的聯繫,也極可能改變亞洲地緣政治的面貌,但它能開創出豐碩的經濟契機?而對其他國家沒有危害?台灣如何因應這個即將發生的變局?台灣教授協會邀請學者專家開闢論壇為大家解析。
來賓:
張清溪(台灣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
曹添旺(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
黃天麟(國策顧問、前第一銀行董事長)
賴振昌(台灣團結聯盟前立委)
賴怡忠(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任耀庭(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
李宗穎(成功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授)
楊德源(高雄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
陳俐甫(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田村秀男(日本產經新聞編集委員兼論說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