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教授協會

  • 首頁
  • 關於本會
    • 組織分工及歷屆幹部
    • 創會宗旨與組織章程
  • 最新資訊
  • 聯絡我們
  • 入會申請
  • 捐款/繳費/電子發票捐贈
  • Facebook
  • Home
  • 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

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

Posted on 2018-08-092021-03-17 By webmaster
最新資訊, 活動訊息, 2018活動訊息
瀏覽次數: 1,519

後殖民?冷戰?霸權陰影?還是共享民主政體?台日韓是朋友還是敵人?除了我們在歷史課熟知的台日韓之間複雜難解的關係之外,當代的青年們開創出三個國家新的交流腳本。不管是台灣的獨立書店,文青咖啡屋,日本漫畫,韓劇,影音創作,youtuber還是地方新創產業….,三個國家生氣盎然的創造力來自於民主自由的土壤,但是歷史陰影卻又不時攪動互相之間的外交和國內政治。他們在當代需要面對共同的議題:比鄰中國的鴨霸,卻分別內捲於歷史的盤根錯節。三個國家如何在民主,人權與自由創作的共同土壤上,像大樹群的群居生態,地面之下進行根部的訊息溝通,往天空望去,是枝椏的互敬互助。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群聚三國不同世代各個領域學者,進行一場跨世紀的對談。

【活動內容】

 台灣,日本,韓國三個國家的過去,繫於東亞的地緣政治和各國自身的發展路徑,包括殖民與被殖民,戰爭與戰敗,以及其後的冷戰格局。然而,面對中國帝國的興起和霸權輸出,三個國家必須體認到,不管過去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處境如何影響我們個別的命運,我們現在最應該珍視的共識,就是對民主自由的信念和人權立國的堅持。只有在這樣的共同地基上,我們才可以找到解開過去的鑰匙,打開未來的大門。

在這個東亞秩序重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僅要有當代國際關係的思維,還要理解歷史留給這三個國家的資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除了瞬息萬變的國際體系之外,還有具社會厚度的交流和歷史深度的相知。這些是未來三個國家合作,共同面對帝國霸權時必須面對的深刻課題。

一、「日台、台日」論壇

(1)  講者:

「台日組」:

羅福全(前駐日大使)、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

劉夏如(玉山社主編、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兼任講師)、

陳威志(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王俊硯(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大學部畢)

「日台組」:

傅琪貽(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教授)、

上水流久彥(日本廣島大學准教授)、

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栖來光(作家、知名部落客「台北歲時記」版主)

(2)    概要:

日本戰敗後,中華民國體制遷佔台灣,冷戰格局下,老一輩知日知台派在檯面上不得已以「日華關係」為名經營。無法以台灣之名建國,台灣人始終沒有機會主體性地清算殖民時代的歷史遺緒,在戰後補償議題上更失去應有的話語權。這是日語世代被指控「親日/右翼」的結構背景。隨著台灣的民主化與主體性的彰顯,「日台關係」比重已凌駕日華關係。但「台灣」的重新登場,伴隨著許多定義上的曖昧和定位的困難,有待新世代透過視野的擴大努力充實之。本論壇邀請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除了未完成的歷史正義問題之外,針對學生運動、反核環保、性別平權、地方創生等新時代課題進行交流,提供未來台日關係的新面向與新動力。

二、「韓台、台韓」論壇

(1) 講者:

「台韓組」:

葉乾坤(前駐韓大使館文化參事)、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王韻珊(作家、知名部落客「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版主)

「韓台組」:

金潤泰(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

王恩美(臺師大東亞學系副教授)、

金俊植(台大社會所在學,首爾大學中文系畢)、

水野俊平(日本北海商科大學教授)

(2) 概要:

 台韓兩國曾經是東亞最堅強的反共盟邦,但是共產體制解體冷戰結束後,各自的國家目標與發展方向卻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南韓以結交中國作為牽制北韓的利器,在1992年與台灣斷交,和北京建交。從此,兩國的國家安全與利益幾乎背道而馳,甚至漸行漸遠。南韓對中國的「事大」,讓台灣人很不能理解;同時,南韓人民也普遍對台灣人的「親日」感到不可思議。

 台灣對韓國有著愛恨情仇,中生代以上「反韓」居多,年輕世代則因韓流在2000年興起而普遍「哈韓」。然而,由於南韓媒體唯北京的眼色是尚,極少報導台灣新聞,造成兩國資訊交流的嚴重「不對等」,以及年輕世代交流的障礙。但是「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仍是我們共通的語言。

 期待透過台韓兩國學有專精、相知國情的老中青三代學者,廣泛而深入討論,尋求問題的癥結與解決之道,進而共創兩國友善進取的關係。

三、東亞圓桌會議

(1) 台灣專精於亞洲地緣政治和社會文化的學者,在台日韓各個論壇發表之後,以台灣為主體,對未來可能的政治,社會和文化交流,就位置的選擇和交流型態與動力,進行意見交鋒,以挖深歷史厚度和政治與社會動力結合,進行具有社會根基的國際關係經營與發展。

(2) 出席者: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志德(《端傳媒》主編,資深媒體人)、

福田惠介(《東洋經濟週刊》編集委員)

 「台灣教授協會」特別舉辦這場「台日韓」跨世代論壇,為未來的東亞新秩序的國際合作,預作準備。開啟社會,歷史和文化的深層對話。

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Q0sPplrGzVQ0tVcw2

分享此文: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Facebook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文章導覽

❮ Previous Post: 譴責中國政治干預、呼籲維護奧林匹克憲章、實現台灣國家奧會正名
Next Post: 「投資 創新 活力台灣」 – 2018年經濟研討會 ❯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文章分類

  • 最新資訊
    • 友好團體訊息
  • 新聞稿
  • 聲明稿
  • 連署
  • 出版資訊
    • 歷年會訊
  • 新聞分享
  • 活動訊息
    • 2025活動訊息
    • 2024活動訊息
    • 2023活動訊息
    • 2022活動訊息
    • 2021活動訊息
    • 2020活動訊息
    • 2019活動訊息
    • 2018活動訊息
    • 2017活動訊息
    • 2016活動訊息
    • 2015活動訊息
  • 下載專區
  • 歷屆理監事(執委會)

近期文章

  • 【節氣 ● 情詩 ● 台灣島】歡迎報名參加 5/24 拜六下晡 《風吹》台語詩發表會
  • Y’s Day「週三青年日」認識中國系列(23): 決戰台海?中國武力犯台的現實與想像
  • Y’s Day「週三青年日」認識中國系列(21):是理性防衛還是過度恐慌?台灣該如何感知中國風險
  • 敬邀參加 20250513【金正恩統治下的朝鮮】演講
  • 時代留聲-114年轉型正義推廣活動–臺灣轉型正義與黨產問題-走完民主的最後一哩路

搜尋

社團法人台灣教授協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聯絡地址:100 台灣台北市臨沂街25巷15號1樓
E-mail:taup1990@gmail.com | 電話:02-2394-8797 | 傳真:02-2394-8798

Theme: Oceanly by ScriptsTown

 

載入迴響中...